1.选择题- (共5题)
A.其:以其无礼于晋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吾其还也 |
B.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用亡郑以陪邻 |
C.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D.而:夜缒而出/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
A.杀人如不能举 沛公起如厕 |
B.刑人如恐不胜 沛公不胜桮杓 |
C.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
D.其意常在沛公也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
①使工以药淬之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夜缒而出,见秦伯
⑦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⑧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A.①③④⑤⑦⑧ | B.①②④⑤⑥⑧ | C.②③④⑤⑦⑧ | D.②④⑤⑥⑦⑧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
B.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
C.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
D.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
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
B.封邑,即封地,古代国君赐给卿、大夫等的土地(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
C.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
D.四维,指礼、义、廉、耻等,古代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 |
A.管仲家境贫困,和鲍叔牙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来。 |
B.鲍叔牙深信管仲做事不顺,当官不成,原因是机遇不到,他坚信管仲是治国之才,时来运转,会发挥潜能。 |
C.文章第二段饱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表达了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
D.文章着重写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重点写鲍叔牙的高尚品德和行为,赞颂鲍叔牙的贤能。 |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2)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3)(课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命题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