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廉江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4838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8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直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1)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

材料三 (康照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得建省,派兵驻守。兰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名家讲坛》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2.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经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指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和文化有哪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根据所学的知识写出该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史实?

材料二: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城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把大唐文化传播到日本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

材料三:“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3)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从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17题)

3.
“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始,益州豪民十余万户……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这段史料讲述了(   )
A.造纸术的产生过程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D.圆形方孔钱的铸造过程
4.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   )
A.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B.国家分裂,生活倒退
C.统一趋势增强,封建经济倒退
D.军阀割据混战,人民生活困苦
5.
《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三司B.行中书省C.中书省D.宣政院
6.
《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的比较时说,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下列各项中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影响最大的是(  )
A. 科举制的创立 B. 印刷术的发展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民族政权的并立
7.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居日久,将又成一粤省澳门矣。”这句话反映出(   )
A.清政府看到外商到中国来很高兴
B.清政府对外采取的是开放的政策
C.清政府希望外商居住在澳门
D.清政府对外商来华心存恐惧和担忧
8.
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结束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B.反映了农民渴望减租免税的愿望
C.动摇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D.有效抑制明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的局面
9.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的研究,写成了190多万字的《本草纲目》,这本书
A.成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C.是我国最早介绍西医学的著作
D.奠定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基础
10.
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是时,朝廷已平二藩,定陇蜀,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以于朝,下诏亲征”这里的“圣祖”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11.
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
C.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
D.明朝曹雪片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12.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侪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②压制打击工商业
③鄙薄科学技术
④白银大量外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 )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14.
清朝统治者认为对少数民族应该“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在此思想影响下,清政府(  )
A.组织雅克萨反击战B.平定准噶部叛乱C.收复台湾D.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15.
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反映了(   )
A.明朝时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B.明朝时的京官很悲观
C.明朝时的京官度日如年
D.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形成了对百官的极大震慑
16.
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A.明朝国威的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17.
学习了唐朝到清朝的历史,老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自由讨论。下面是同学们讨论的内容,其中阐述错误的是(   )
A.隋唐时期是繁荣而开放的B.宋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居世界前列
C.明朝的航海壮举比欧洲早1000年D.清朝中央政府中没有宰相这个官职
18.
故宫军机处旧址的介绍上写着:“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一见面一述旨一过朱一交发……”。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C.跪受笔录,上传下达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19.
《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
A.生活奢侈B.重视农业C.整顿吏治D.崇尚节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