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阅读下列材料。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直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1)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
材料三 (康照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得建省,派兵驻守。兰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名家讲坛》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经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指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和文化有哪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根据所学的知识写出该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史实?
材料二: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城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把大唐文化传播到日本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
材料三:“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3)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从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17题)
A.造纸术的产生过程 |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C.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 | D.圆形方孔钱的铸造过程 |
A.三司 | B.行中书省 | C.中书省 | D.宣政院 |
A. 科举制的创立 B. 印刷术的发展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民族政权的并立
A.清政府看到外商到中国来很高兴 |
B.清政府对外采取的是开放的政策 |
C.清政府希望外商居住在澳门 |
D.清政府对外商来华心存恐惧和担忧 |
A.结束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 | B.反映了农民渴望减租免税的愿望 |
C.动摇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 D.有效抑制明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的局面 |
A.成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B.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
C.是我国最早介绍西医学的著作 |
D.奠定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基础 |
A.顺治帝 |
B.康熙帝 |
C.雍正帝 |
D.乾隆帝 |
A.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
B.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 |
C.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 |
D.明朝曹雪片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②压制打击工商业
③鄙薄科学技术
④白银大量外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
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
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
A.明朝时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
B.明朝时的京官很悲观 |
C.明朝时的京官度日如年 |
D.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形成了对百官的极大震慑 |
A.明朝国威的树立 |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
A.隋唐时期是繁荣而开放的 | B.宋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居世界前列 |
C.明朝的航海壮举比欧洲早1000年 | D.清朝中央政府中没有宰相这个官职 |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 B.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
C.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