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4838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3

1.综合题(共4题)

1.
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古代哪一个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标志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这个王朝在选官制度上有着怎样的创新?
(2)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确立了怎样的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明朝朱元璋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为了捍卫国家统一,清朝对台湾地区是如何管理的?
2.
不少的对联、诗歌中都包含着一些历史背景知识。诗文证史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
阅读下面的诗歌或对联,回答问题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诗是哪位诗人的诗作?它们反映了怎样的史实?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这首林升的《题临安邸》中的“汴州”指的是什么地方?这首诗讽刺了哪朝统治者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
(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幅杭州西湖岳王庙的对联中的“忠骨”和“佞臣”分别指历史上的哪位历史人物?
3.
“世界屋脊”上的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设置机构,有效管辖

(1)依据材料,结合做学,分别指出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
材料二 因俗而治,兴教安众

(2)请参照范例,从图片二、三中选择一幅图片,说明清朝对西藏采取的措施。并归纳元朝与清朝对西藏采取措施的共同特点。 
范例:元朝时.元世祖册封西藏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材料三 汉藏交流,相互促进
由于元代西藏被正式纳入元朝版图和元朝对西藏的具体施政以及西藏和祖国内地之间官员、僧人、商贾的相互来往,进一步推动了西藏和内地经济、政治和文化科技的全面交流发展,共同促进和繁荣了包括了藏族、蒙古族在内的统一的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元代内地的建筑技术、造船技术、陶瓷工艺、雕版印刷技术及器材等科技文化相继传入西藏,对藏族的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藏传佛教及其文化艺术也先后传入中原内地,对中原内地的文化艺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朝统治西藏:万里雪域成为中国的行政区》
清朝取代明代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使西藏在中国版图最后确定,在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西藏自身也在这200多年的安定中,发展了自己的经济文化,在西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走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奠定了西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清朝时期,西藏与内地的交往更加紧密,大批藏僧进京城学习、供职、主持寺庙法事等,把藏族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带入中原。同时内地的大臣、军队驻扎西藏,汉族商人入藏贸易等都为藏汉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西藏在线·清朝时期》
(3)元朝与清朝对西藏有效管辖,产生了哪些共同的影响?
4.
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

材料三:(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材料四: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一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材料二中提到“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
(2)材料三中的“某人”是指谁?材料四中乾隆皇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
(3)根据上述材料,总结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国家的发展有何借鉴?

2.判断题(共1题)

5.
阅读下表内容后判断
 
“战”的表现
“和”表现
北宋与辽
北末曾出兵伐辽;1004年,辽伐宋,宋真宗亲征,击退辽军。
1005年,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双方交流频繁
北宋与西夏
双方发生过多次战争。
1044年,双方议和,维持了长时期的和平。
金与北宋
1127年,金攻下北宋都东京。
1125年,金联合北宋灭辽
金与南宋
南宋初年,金军多次向南侵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抗击金军。
1141年底,南宋与金订立和约,双方战事基本停息。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宋辽夏金时期,我国先后出现了北宋与辽、西夏政权并立和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
(2)宋、辽、西夏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相处。
(3)在抗击金的南下侵扰中,涌现出文天祥等英雄人物。
(4)“澶渊之盟”签订后,南宋与金双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1141年底,南宋与金订立和约后,金将都城从上京迁到中都。

3.选择题(共9题)

6.
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南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7.
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下面关于它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9.
我国古典文学灿烂辉煌。下列文学家及其作品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A.曹雪芹《红楼梦》
B.李白《早发白帝城》
C.关汉卿《窦娥冤》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0.
“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这段材料主要歌颂了什么工程或建筑的积极作用
A.大运河
B.赵州桥
C.长城
D.避暑山庄
11.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忠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
A. 设立军机处   B. 实行八股取士
C. 制造文字狱   D. 设置厂卫机构
12.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
A. 设宣政院
B. 废除丞相
C. 八股取士
D. 设军机处
13.
《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
A.生活奢侈B.重视农业C.整顿吏治D.崇尚节俭
14.
***《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赵构和铁木真 D. 赵构和忽必烈

4.填空题(共1题)

15.
观察下面《明朝北京城平面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皇城
B.紫禁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9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