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4837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8/8

1.判断题(共2题)

1.
北魏孝文帝改革,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
2.
清朝前期,中央政府为打击分裂势力,设立了新疆行省,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

2.综合题(共3题)

3.
材料一 这一场大战,自清晨直杀到深夜,双方死伤均极惨重,兀自胜败不决。……蒙哥左手一挥,鼓声立止,回头问左右道:“此人如此勇猛,可知道他是谁吗?”左首一个白发将军疲乏:“启禀陛下,这人就是郭靖。当年成吉思汗封他为金刀驸马,远征西域,立功不小。”蒙哥失声道:“啊,原来是他!将军神勇,名不虚传!”
——《神雕侠侣》
材料二  ……十二月,宋、辽商定和议,交换“誓书”,约定:宋朝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此外,又约定辽帝称宋帝为史,宋帝称辽帝为弟,宋辽为兄弟之国。……
——《澶渊之盟》
材料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材料二中的少数民族政权由哪个民族的哪位统治者建立?
(2)这首词表达了岳飞怎样的抱负?
(3)三段材料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② ;③
4.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1、2、3分别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2)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5.
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中外友好交往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 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留学僧僧旻、灵云、惠云等人,依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大国崛起》
材料三  1405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称为“张骞凿空”?有什么重大作用?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郑和“出使西洋”?其目的是什么?他“第一次出使西洋”是从哪里出发的?
材料四 纵观历史发现:从公元元年到公元2000年,中国领先了世界1700多年,只是输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在1700多年的辉煌历史中,唐朝达到了鼎盛,然而到了清朝时期,当欧美国家发生巨变时,我们的大清帝国却仍沉浸在孤芳自赏中,对世界 的形势浑然不知,从而逐渐与世界的发展脱轨,以至于造成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局面。据此,请探究以下问题:
(3)以两项史实说明唐朝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4)分析清朝逐渐与世界脱轨的原因。

3.选择题(共10题)

6.
在《资治通鉴》中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   )
A.楚汉之争B.文景之治C.三国鼎立D.郑和下西洋
7.
下面图画内容能说明“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的是(   )
A.《洛神赋图》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天王送子图》
8.
英国著名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人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
A.辽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
9.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
A.唐朝末年B.北宋中期C.五代时期D.南宋时期
10.
下列不属于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
A.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B.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
C.在中央设宣政院
D.在拉萨设置驻藏大臣
11.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A.西周B.秦朝
C.元朝D.清朝
12.
如果你想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应该查阅(   )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水经注》D.《本草纲目》
13.
17世纪末,当沙俄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国历史上组织两次反击战打败沙俄的皇帝是(   )
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
14.
郑成功写信给荷兰殖民头目揆一说:“此地亦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  )
A.香港B.台湾C.澳门D.新疆
15.
《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
A.生活奢侈B.重视农业C.整顿吏治D.崇尚节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2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