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1)以下是黎明同学收集的三幅图片,请你完成下面所缺内容。

图A:是反映___(朝代)修建的运河,____(人物)为连接南北交通,巩固统治而开凿的。
图B:是根据唐朝高僧___口述而整理,是研究唐朝时西域和南亚历史的参考书。
图C:是________的塑像,他是__________(朝代)著名抗金将领。
(2)刘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①材料一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完善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从而进入鼎盛时期。
②材料二的“他”是谁?“鼎盛时期”又指什么?
(3)许杰同学搜集了一份报道,如下:《杜甫很忙,正在QQ空间写诗》。请你谈谈对恶搞杰出历史人物的看法。
(1)以下是黎明同学收集的三幅图片,请你完成下面所缺内容。

图A:是反映___(朝代)修建的运河,____(人物)为连接南北交通,巩固统治而开凿的。
图B:是根据唐朝高僧___口述而整理,是研究唐朝时西域和南亚历史的参考书。
图C:是________的塑像,他是__________(朝代)著名抗金将领。
(2)刘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①材料一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完善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从而进入鼎盛时期。
②材料二的“他”是谁?“鼎盛时期”又指什么?
(3)许杰同学搜集了一份报道,如下:《杜甫很忙,正在QQ空间写诗》。请你谈谈对恶搞杰出历史人物的看法。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材料二 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材料一 如下表

材料二 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3.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华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以士为臣。……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见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
——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柳子厚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
——虞集《道园学古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材料二称赞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二分析这一制度是如何克服分封制弊端的?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加强地方制度建设的核心目的。
材料一 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以士为臣。……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见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
——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柳子厚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
——虞集《道园学古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材料二称赞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二分析这一制度是如何克服分封制弊端的?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加强地方制度建设的核心目的。
2.选择题- (共8题)
4.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是
A.交子 | B.草市 | C.夜市 | D.岁币 |
6.
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A.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7.
“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这是马克思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 )
A.耶律阿保机 | B.阿骨打 | C.成吉思汗 | D.忽必烈 |
8.
2016年12月20日,蒙古国外长蒙赫奥尔吉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蒙古正在为蒙中关系重回正轨,恢复有关对话作出积极努力。蒙古坚定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一贯认为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开始于( )
A.唐朝 | B.宋朝 | C.元朝 | D.明朝 |
10.
在宋代的文学史上,有两位来自济南的著名词人,人们称他们是“济南二安”。他们都生活在两宋之交,一位是女词人,所作的词风格婉约,“凄凄惨惨戚戚”;另一位是男词人,所作的词风格豪放,“醉里挑灯看剑”。他们是( )
A.苏轼、李清照 | B.李清照、辛弃疾 | C.李清照、关汉卿 | D.苏轼、柳永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