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对外交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时期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人物是谁?
(2)唐朝时期西行天竺的高僧是谁?记载他游历过程的珍贵文献是什么?
(3)明朝前期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空前壮举的事件是什么?
(4)明朝中期在东南沿海地区抗击倭寇整顿海防的民族英雄是谁?
(5)1662年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1)唐朝时期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人物是谁?
(2)唐朝时期西行天竺的高僧是谁?记载他游历过程的珍贵文献是什么?
(3)明朝前期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空前壮举的事件是什么?
(4)明朝中期在东南沿海地区抗击倭寇整顿海防的民族英雄是谁?
(5)1662年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2.
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请根据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明朝时期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请列出最著名的三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2)明朝时期,成为全国性的戏曲剧种是什么?请写出当时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其代表作。
(3)清朝时期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是什么?
(4)清朝时期,博采众长而形成的新剧种是什么?
(1)明朝时期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请列出最著名的三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2)明朝时期,成为全国性的戏曲剧种是什么?请写出当时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其代表作。
(3)清朝时期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是什么?
(4)清朝时期,博采众长而形成的新剧种是什么?
2.综合题- (共3题)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材料二: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材料一反映出宋朝统治的特点是什么?这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宋朝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请列举宋朝时期直接促进人类文明交往和联系加强的两项科技成就。
材料一: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材料二: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材料一反映出宋朝统治的特点是什么?这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宋朝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请列举宋朝时期直接促进人类文明交往和联系加强的两项科技成就。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又担心国家领土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1)材料一反映清朝在文化上实行了什么政策?这政策造成的主要后果有哪些?
(2)由于材料二中的认识,清朝采取了什么政策?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产生的不良后果是什么?
材料一: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又担心国家领土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1)材料一反映清朝在文化上实行了什么政策?这政策造成的主要后果有哪些?
(2)由于材料二中的认识,清朝采取了什么政策?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产生的不良后果是什么?
3.选择题- (共36题)
8.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它开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度 |
B.分封制 |
C.行省制度 |
D.三省六部制 |
25.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千万”。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汉代长安 ![]() | B.唐代洛阳 ![]() | C.北宋东京 | D.元朝大都 |
28.
***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的作者是
A.罗贯中 |
B.施耐庵 |
C.吴承恩 |
D.曹雪芹 |
32.
它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还收录药方11000多个。它是:
A.《资治通鉴》 |
B.《本草纲目》 |
C.《农书》 |
D.《天工开物》 |
37.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 |
B.打破门第限制 |
C.采用八股取士 |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
39.
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 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下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


A.《齐民要术》 | B.《天工开物》 |
C.《本草纲目》 | D.《资治通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