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 |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飞翔在空中) |
C.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 |
①敢以烦执事。(胆敢)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了)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过河;围墙)
⑤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⑥吾其还也。(还是)
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⑧失其所与,不知。(结交;同“智”)
⑨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礼物;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
⑩何厌之有?(满足)
A.①⑤⑦⑧⑨ | B.②③④⑦⑧ |
C.⑤⑥⑦⑧⑩ | D.①③⑤⑧⑩ |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不同 |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 |
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 |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相同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打开 |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示被动。 |
C.秦王还柱而走 还:环绕 |
D.轲自知事不就 就:成功 |
①秦武阳色变振恐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
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 |
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
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 |
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 |
(1)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2)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小题1】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A.排比 夸张 反复 | B.对比 反复 拟人 |
C.反复 排比 对比 | D.借代 对比 排比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