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 (共1题)
何无忌,东海郯人也。州辟从事,转太学博士。会稽世子元显子彦章封东海王,以无忌为国中尉。及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彻哭而出,时人义焉。及玄篡位,无忌与玄吏部郎曹靖之有旧,请莅小县。靖之白玄,玄不许,无忌乃还京口。初,刘裕与无忌素相亲结。至是,因密共图玄。刘毅家在京口,与无忌素善,言及兴复之事,无忌曰:“桓氏强盛,其可图乎?”毅曰:“天下自有强弱,虽强易弱,正患事主难得耳!”无忌曰:“天下草泽之中非无英雄也。”毅曰:“所见唯有刘下邳。”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及玄败走,武陵王遵承制以无忌为辅国将军,南追桓玄,与振武将军刘道规俱受冠军将军刘毅节度。玄留其龙骤将军何澹之等守湓口。无忌等次桑落洲,澹之等率军来战。澹之常所乘舫放旗甚盛,无忌曰:“贼帅必不居此,欲作我耳,宜亟攻之。”众咸曰:“澹之不在其中,其徒得之无益。”无忌谓道规曰:“今众寡不敌,战无全胜。澹之虽不居此舫,取则易获,因纵兵腾之,可以一鼓而败也。”道规从之,遂获贼舫,因传呼曰:“已得何澹之矣!”贼中惊扰,无忌之众亦谓为然。道规乘胜径进,无忌又鼓噪赴之,澹之遂溃。卢循遣别帅徐道覆顺流而下,舟舰皆重楼。无忌将率众距之,长史邓潜之谏曰:“蓄力俊其疲老,然后击之。”无忌不从,遂以舟师距之。既及,贼令强弩数百登西岸小山以邀射之,俄而西风暴急,无忌所乘小舰被飘东岸,贼乘风以大舰逼之,众遂奔败。贼众云集,登舰者数十人。无忌辞色无挠,遂握节死之。赠侍中、司空,谥曰忠肃。
(选自《晋书·何无忌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
B.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
C.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
D.无忌笑而不答/还以告裕/因共要毅/与相推结/遂共举义兵/袭京口/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甚惧 |
A.州,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 |
B.世子,一般为帝王和诸侯的嫡长子,是帝王和诸侯王位的继承者。 |
C.吏部郎,吏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
D.谥,谥号。君主的谥号一般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通常是朝廷赐予的。 |
A.何无忌请求遭拒,决定抗争。桓玄篡位后,何无忌请求给他一个小县来治理,却遭到了桓玄的拒绝,于是何无忌就回京口,与刘裕密谋共同对付桓玄。 |
B.何无忌与友共议,密谋复兴。何无忌与好友刘毅谈论复兴之事,何无忌认为天下没有对抗桓玄的英雄,刘毅认为只要刘裕共同起兵就不用担心。 |
C.何无忌将计就计,大败敌军。何无忌明知敌军主帅何澹之不在平常乘坐的战船中,仍鼓动士兵攻击这艘船,最终攻占敌军主帅的战船,将敌军击溃。 |
D.何无忌不听劝阻,壮烈牺牲。何无忌率军拒敌,长史邓潜之劝说何无忌等到敌军疲惫后再攻打,何无忌不听,结果遭到攻击,壮烈牺牲。 |
(1)及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彻哭而出,时人义焉。
(2)俄而西风暴急,无忌所乘小舰被飘东岸,贼乘风以大舰逼之,众遂奔败。
2.现代文阅读- (共1题)
从屡屡创下收视率纪录的综艺节目,到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再到回头率颇高的“汉服控”,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公众眼前。
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新潮,对10年前的很多人而言,这大约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悄然勃兴又猛然袭来的这股“国潮”,不仅让许多曾经对“传统”充满反叛心理的年轻人,心甘情愿成为传统文化的坐下门徒,也让整个社会有些始料未及,惊讶透着欣喜。
放眼望去,几乎年轻人感兴趣的每一个时尚领域,都不难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曾经饱受争议的汉服社群逐渐从小众迈向大众,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腾;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走出了曲高和寡的音乐厅,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潮牌衣服、潮牌球鞋等这些年轻人热衷的时尚消费品,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呈现和使用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要素;在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中,传统文化为原创者们提供着源源不绝的灵感源泉,而那些从传统文化之中脱胎,擅变而成的文化作品,更是备受青少年群体的追捧和喜爱。
在诸多影响传统文化“再流行”的要素当中,最关键的是两个: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流动。只有摸清其对传统文化复兴的具体影响,我们才能对这股潮流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认识、融入、引导这种潮流。
在这两大要素中,更重要也更基本的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任何一种潮流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兴起、流行,其原始动力必然是其迎合了当地社会在当时的某种迫切需求。工装裤的流行,迎合了二次工业革命中社会大众对生产便利的追求;社交网络的流行,迎合了当代人在网络时代对更丰富的人际联结的渴望……正如这些例子一样,原本给人以高深、保守、小众印象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进入流行的殿堂,重新焕发出生命力,同样与中国社会在今天这一发展阶段的特定需求密切相关。这个需求,便是一个社会在崛起、上升期产生的自我认同与自我肯定的需求。
社会需求为流行趋势提供的原动力固然至关重要,但却并不足以让一股潮流如此迅速地席卷而来一在这个过程中,产业资本的流动,起着不容忽视的催化与加速作用。传统文化“再流行”的风潮,正好赶上了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投资热点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从民生向文化方向转移的热潮。
对许多传统文化的民间传播者而言,产业资本的涌入“资助”了他们的个人爱好,甚至可以以此维生。对于时尚与互联网领域的那些大型企业而言,资本则给了其强劲的力量生产相关产品,推动传统文化的流行。而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本,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正面作用,同时防范其负面影响,更是传统文化潮流的传播者有必要研究的问题。
传统文化的“再流行”,已经在这两大要素的影响下成了事实,因此似乎已经处于“完成时”。但与此同时,这股潮流将会走向何方,又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依然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问题。对此,每一个身处潮流之中的人,尤其是那些对传统文化抱有真切热情的年轻人,都应当有更深刻的体察与思考。我们乐见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也期待这股潮流能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同时也要警惕其成为资本操纵下的消费狂欢。
(摘编自《悄然勃兴的“国潮”为什么年轻人情有独钟》)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综艺节目到各类文创产品再到“汉服控”,传统文化不断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公众眼前,正成为一种时尚新潮。 |
B.成为所有年轻人的精神图腾的汉服社群,登上播放热榜的传统乐器,这些都体现了传统文化在时尚领域的深远影响。 |
C.传统文化为小说、影视等领域的原创者们提供了灵感,由此擅变而成的文化作品备受青少年喜爱。 |
D.摸清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流动对传统文化复兴的影响,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融人、引导袭来的“国潮”。 |
A.文章分别从具体表现、影响因素和现实思考三个方面来论述传统文化“再流行”。 |
B.文章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影响传统文化“再流行”的两个关键因素,相比较而言,产业资本流动的作用更大。 |
C.文章通过工装裤迎合了生产便利的需求等实例,论证了社会需求为传统文化再流行提供了原动力的观点。 |
D.文章末段一方面对传统文化“再流行”的走向及影响抱有期待,另一方面也指出要防止可能出现的消费狂欢,体现了辩证的态度。 |
A.让10年前的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传统文化“再流行”,表现为综艺节目、文创产品和“汉服控”这三个方面。 |
B.我国社会处在崛起、上升期,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命力,进人流行殿堂,由此产生对自我认同和肯定的特定需求。 |
C.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资本向第三产业中的文化产业转移,对传统文化“再流行”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
D.身处传统文化的“再流行”潮流中的人只要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体察和思考,就一定会为传统文化注人新的内涵。 |
3.材料作文- (共1题)
祝贺你们在这个夏天完成了一项重要考试——高考。此时,已经获得开启未来之门钥匙的你们,想必正满心欢喜、翘首期待,准备好了再次出发,去探寻别样的人生风景。此刻,驻足于过去与未来的交界处,让我们一同回望过往,感谢高中生活教会你的一切,感谢曾经努力拼搏的自己,也请对父母、师长道一声“谢谢您,辛苦了”;走过高考,瞩目远方,又迎来了新的历史起点,希望你在以后的岁月里遇见更好的自己。无论你将继续求学于黄浦江畔,或去往千里冰封的北国,或走向风和日丽的南方,或前往港澳台地区,又或是远赴异国他乡,请都不要忘记:你们的家乡——上海,你们的祖国——中国,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节选自《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致2019届高考考生的一封信》)
明年夏天,当你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你将会对过往说些什么,或者又将如何与未来对话,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角度自选,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题量占比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