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4792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7

1.综合题(共2题)

1.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的祖先凭借着動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文明)
材料一:孔子为儒家构建了一个体大思精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具有普遍的永恒的价值,影响之深远,是中国任何一个思想家或学派所无法比拟的。

——《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在思想领域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并概括其思想核心。
(政治文明)
材料二:下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2)材料二中示意图所示制度是谁创立的?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这套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经济文明)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来代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重耍表现?并据此概括我国古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科技文明)
材料四: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水领域都留下了好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4)材料四中“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这三项发明具体指什么?据材料四请概述三项发明的重要历史作用。
2.
世界历史潮流浩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辉煌的希腊文明

(1)材料一中的场景和人物出现在古希腊哪个城邦?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叫什么?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公职人员如何产生?
材料二: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即: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给了欧洲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和力量。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所说的“政治革命”中,英、法两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两次工业革命不仅给欧洲,而且给全世界都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使人类先后进入什么时代?
材料三: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文,战胜国与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1919年美国总统成尔逊自我陶醉地声明:“金融的领导权、工业的领导权将属于我们,商业的优势也将属于我们。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跟随我们的领导和指示。”1989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进入新旧交替的时期。
(3)简要分析威尔逊总统自我陶醉的背景。“新旧交替”的世界格局变化指的是什么?
材料四:

材料五:19世纪后期的诸多贸易保护主义幻想破灭,(美国)政府认识到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单个国家(甚至是最强大的国家)的财富增值通常需要依赖全球经济增长,而并非占有受保护的市场。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研判,成为美国政府决心资助欧洲和日本战后重建的原因,尽管此举意味着将昔日的敌国扶植成为商业竞争对手。

——大卫·克里斯蒂安《极简人类史》

(4)无论是美国的波音747还是中国的C919零部件都是来自多个国家,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材料五中“美国政府资助欧洲战后重建”反映了二战后美国对西欧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根据材料分析,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1995年,哪一组织的成立,促进世界市场的更加开放和公平贸易,进一步促进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材料六: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2018-01——17光明日报)

(5)为什么说“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为此,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智慧和方案是什么?

2.选择题(共22题)

3.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开放的社会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4.
对下列示意图解读错误的是
A.图一是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奴隶制统治
B.图二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县制
C.图三是元朝行省制,有利于对辽阔疆域的巩固
D.图四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5.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以身殉国的资料归纳在一起,他们确立的研究主题是(  )
A.抗击侵略B.对外交往C.民族关系D.科技创新
6.
(题文)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正确的是
A.隋文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B.玄奘——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文化
C.郑成功——七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D.康熙帝——抗击沙俄,维护了主权
7.
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原因
结果
A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B
辛亥革命
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
C
北伐战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D
国共合作
解放战争胜利
 
A.A
B.B
C.C
D.D
8.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该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提倡“自强”“求富”,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是中国人民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9.
“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两军会师(就)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上述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
C.会宁会师D.井冈山会师
10.
这一战后,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这一战”指的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三大战役
11.
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是第一手史料。下列按照拍摄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12.
刘少奇在某次政协会议上指出:“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它是如此的坚定明确,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而且不允许做的。”被刘少奇称为“大宪章”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土地改革法》
13.
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下图中空格所代表的历史阶段(  )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生产资料一直是公有制
C.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4.
下列图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取得的共同原因是(    )
A.非洲国家的大力支持B.日本谋求改善中日关系
C.美国改变对华政策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5.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战后社会改革
B.实行幕府统治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大化改新
16.
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宪章运动B.《共产党宣言》发表C.法国巴黎公社D.俄国十月革命
17.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等迅速传入中国。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明治维新
B.甲午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8.
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①蒸汽机的产生
②汽车的发明
③飞机的研制
④核能的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
文学艺术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文化巨匠创作的作品有

①《战争与和平》
②《罗密欧与朱丽叶》
③《复活》
④《安娜·卡列尼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
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的美国人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农产品堆积如山,农户喜笑颜开B.挖野菜根、嚼野葱头成为时尚
C.住在舒适的“胡佛小屋”看电视D.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难
21.
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法西斯暴行B.纳粹的暴政C.战场的残酷D.种族的灭绝
22.
“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说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是
A.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B.美英盟军取得了诺曼底登陆战的胜利
C.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D.美军同苏军在易北河畔胜利会师
23.
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
A.推行县制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承认土地私有
24.
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遗唐使”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