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15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4775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20/2/22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之以严刑 董:督察 士大夫多以不国事 恤:体恤
B.义而后动  度:考虑 人君神器之重   当:承担
C.能终者盖寡 克:能够 所操之多异故也 术:方法、主张
D.惧谗邪,则思正身以恶 黜:排斥 永保无疆之  休:休养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则思知足以自戒
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属于同一类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①如田今日当一切不事②必其根本③则思知止以人④不念居思危⑤以膏泽斯民⑥则思心以纳下⑦恭而不心服,⑧兹九德
A.①②⑤B.②③⑥C.⑤⑦⑧D.④⑤⑧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流之远效其忠
B.斯亦伐根求木茂   欲出力助上抗之
C.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度 则智者尽
D.根不固求木之长   议法度修之于朝廷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诚信(节选)

贞观十年,魏征上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业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①,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②,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载,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之盛德,复将有所间然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佞邪,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③将何望哉?

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①鼓:城邑名。②啬夫:秦汉时的乡官,这里指掌管鼓城的官员。③永锡祚胤:锡,赐福;祚,读zuò,赐福、保佑;胤,读yìn,子孙后代。祚胤,福运及于后代子孙。
【小题1】下列用“I”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B.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C.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D.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这是用皇帝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
B.爵,是古代的青铜酒具,属贵族阶层使用,在结盟、会盟、出师凯旋,庆功,宴会时,贵族阶层就用这类酒具饮酒,并以不同的配套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
C.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
D.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魏征给唐太宗的谏言,他认为君臣之间惟有诚信,才能君尽其礼,臣尽其忠。
B.小人有功也应赏,但赏小人则会助长奸佞之风,这是穆伯不采纳馈间伦的建议的原因。
C.管仲认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远避小人是称霸的前提,其中远避小人尤其重要。
D.穆伯认为,一个大国之君对待臣下只有讲求德信义礼,才能让“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君子更能尽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
(2)则小人绝其佞邪,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

3.其他(共14题)

6.
词类活用
①如回今日当一切不事   名词用作动词,办,做
②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____________,______
7.
古今异义
①故略上报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向上级报告。
②于反复不宜卤莽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表多次重复。
③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气势猛。
以致天下怨谤也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多指不好的结果。
⑤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很小或很少。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3)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9.
一词多义
①克
能克终者盖寡 动词,_________;既克,公问其故 动词,_________;克己奉公  动词,_________
②诚
必竭诚以待下 名词,_________;诚能见可欲 连词,_________;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副词,_________
③信
信者效其忠 形容词,_________;愿陛下亲之信之 动词,_________;信手拈来 副词,_________
④其
必固其根本 代词,_________;则智者尽其谋 代词,_________;知其不可 代词,_________
⑤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连词,_________;戒奢以俭 连词,_________;则思知足以自戒 连词,_________;则思三驱以为度  介词,_________;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_________
⑥之
臣闻求木之长者 助词,_________;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助词,_________;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_________
10.
其它重点词语
①浚:必浚其泉源    动词,_________ ②明哲:而况于明哲乎 名词,_________
③休:永保无疆之休  名词,_________ ④董:虽董之以严刑 动词,_________
⑤忽:其可忽乎 动词,_________ ⑥牧:则思谦冲而自牧 动词,_________
⑦黜:则思正身以黜恶 动词,_________ ⑧简:简能而任之   动词,_________
⑨垂拱:鸣琴垂拱    动词,_________ ⑩司:代下司职     动词,_________
11.
通假释义
①不复一一自辨 “辨”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宜卤莽 “卤”通“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其它重点实虚词
①略:故略上报 副词,____________   ②游: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动词,____________
③故: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名词,____________ ④辟:辟邪说,难壬人  动词,____________
⑤固: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副词,____________ ⑥知:则非某之所敢知  动词,____________
⑦冀:冀君实或见恕也 动词,____________ ⑧胥:胥怨者民也 副词,____________
⑨抗: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动词,____________ 
⑩致:以致天下怨谤也 动词,____________ ⑪特: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副词,____________
13.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____________”表判断
(2)被动句
②终必不蒙见察 “____________”表被动
(3)状语后置句
③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正常语序应为“____________”
④以谓受命于人主    正常语序应为“____________”
(4)宾语前置句
⑤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的宾语,前置,应为“____________”
(5)定语后置句
⑥至于怨诽之多 “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的定语,后置,应为“____________”
14.
通假释义
①振之以威怒   “振”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无”通“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古今异义
①必固其根本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②凡百元首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③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尽情。
④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走路。
⑤役聪明之耳目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16.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恭而不服 貌:名词作状语,在表面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思江海百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的活用
③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其根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居域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则思身以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兹九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不念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______________”表判断
②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______________
(2)省略句
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省略“以”的宾语“______________”
④终苟免而不怀仁 句首省略主语“______________”
(3)状语后置句
⑤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后置
(4)定语后置句
⑥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重”“大”形容词
作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固定句式
⑦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岂……乎”意为:______________
18.
一词多义
(1)恤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动词,____________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   动词,____________ 
(2)度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名词,____________ 度义而后动   动词,____________ 
宁信度,无自信也 名词,____________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动词,____________
(3)操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动词,____________ 操童子业,久不售 动词,____________
大王来何操 动词,____________ 
(4)厚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动词,____________ 宽厚而爱人   形容词,____________ 
刀刃者无厚 形容词,____________ 
(5)于
于反复不宜卤莽  介词,____________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介词,____________ 
以授之于有司    介词,____________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介词,____________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介词,____________
(6)为
不为侵官    wéi,动词,____________ 为天下理财 wèi,介词,____________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wéi,动词,____________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wèi,介词,____________ 
未能助上大有为 wéi,名词,____________
(7)以
以致天下怨谤也   连词,____________ 以兴利除弊   连词,____________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介词,____________
19.
在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什么态度?哪些语句体现了这种态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其他:(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