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4744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1

1.综合题(共2题)

1.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生产情况
项目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农业部产量(%)
100
67
112
粮食(万吨)
7.650
4.519
94.7
牛(万头)
6.060
5.250
102.5
猪(万头)
2.090
1.75
104.3
 
材料二: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以及国会根据经验和智慧提出的其他措施,我将竭尽宪法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它付诸实施。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首次当选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建议同志们认真加以考虑和研究。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仔细观察材料一表格中1925年的生产情况与1920年相比,思考这些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当时的国家危局,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3)材料三指出我国在“大”政策的指引下开展了哪些具体的实践?随着这些“大”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以上材料的信息对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2.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材料一:如图。

(1)材料一中图一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素养二)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材料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2)从内容方面来看,材料二中三个法律文献的相同点是什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素养三)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材料三: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注: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3)写出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概括分析1967年——1999年西欧经济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素养四)历史归纳,是指能够对比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对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的能力。
材料四:“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4)依据材料四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经济政策的相关历史事件各1例。

2.选择题(共14题)

3.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哪些史实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
①清顺治时期确立册封“达赖”的制度
②清康熙时期确立册封“班禅”的制度
③清雍正时期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
④“驻藏大臣”监督“金瓶掣签”过程。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
某历史人物的祠堂有“拔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的对联。其对联反映了历史上哪位英雄人物的事迹(  )
A. 郑成功 B. 林则徐 C. 岳飞 D. 戚继光
5.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掠夺原料和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6.
如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作者对辛亥革命并不认同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7.
2017年初,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反映出
A.历史认知具有主观性
B.史学研究成果推动认知的转变
C.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D.历史概念在不同时代表述不同
8.
《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标志“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重大事件(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C.省批经济特区的建立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
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历史现实性,它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符合中国、亚洲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人民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下列与和平崛起有关的历史事件有
①抗美援朝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中美关系正常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
“圣诞节”和“十字架”与下列哪一种宗教有关:
A.基督教B.伊斯兰教
C.佛教D.道教
1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加速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步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进程,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对世界的争夺。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A.使人类社会迈入“电气时代”
B.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C.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D.使世界性的大战具备了可能性
12.
某学校初三(2)班学生在历史课上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日本遭到美国入侵,开始明治维新”、“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废除农奴制”。他们的讨论应该是围绕下列哪一项来进行的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扩张
B.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张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确立
13.
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
A.相对论B.《物种起源》
C.微积分的创立D.提出进化论
14.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这些数据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最终引发的政治现象是(  )
A.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法西斯势力崛起和猖獗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5.
如果给如图的卡片加上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标题应该是
A.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背景
B.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过程
C.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影响
D.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困难
16.
漫画《三代赶集》反映了王军一家几代人进行商品交换的方式,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物质多少的变化C.生活习惯的改变D.传统观念的转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