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4740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4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有关秦朝的哪些信息?
材料二:(如图)

(2)图中A地为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材料三  ……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什么机构的设置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4)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请你列举两项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采取的措施。
2.
材料分析

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之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之基。

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归纳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起止的标志性事件。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中国开始“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主要得益于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中国共产党哪次重要会议为开端?
(5)依据以上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读读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同仇敌忾)
***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3)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败走麦城)
1950年,败退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指解放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
(4)你如何看待蒋介石的这一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4.
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宪法里既找不到奴隶也找不到奴隶制这样的字眼,甚至找不到称奴隶为财产的词。”林肯高声呼吁:“让我们坚信正义就是力量,让我们怀着这个信念,勇敢地担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并坚持到底。”
(1)为了解决奴隶制问题林肯在哪场战争中颁布了哪一文献?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二: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2)依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二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材料三:……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3)材料三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四中的“独特实验”指苏联形成的什么模式?该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材料五: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5)根据材料五所述,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新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1999年元旦,欧洲通用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6)材料六中美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选择题(共13题)

5.
下列对我国古代文化成就的叙述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
①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已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②“蔡侯纸”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③“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等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④甘肃敦煌莫高窟是这一时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    ⑤《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活字印刷品    ⑥《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①②④⑥B.③④⑤
C.③④D.⑤⑥
6.
2017年5月由北京主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下列与古代丝绸之路有相似作用的历史事件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宣政院设立
C.郑和下西洋
D.伊犁将军的设置
7.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8.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  )
A.1894年B.1840年C.1856年D.1851年
9.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暴行
③中共“七大”的召开   
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A.广州起义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百色起义
11.
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深圳特区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
C.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
D.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12.
某同学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他在搜索引擎输入如下关键词:

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
A.查理一世B.罗伯斯庇尔C.伊达尔戈D.卢维杜尔
13.
《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以下不属于它们共同主张的是
A.自由B.平等C.民主D.民族独立
14.
“女王用她正值青春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反抗侵略、追求自由的壮烈篇章。她是印度人民的骄傲,也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材料中的“她”( )
A.反抗的是西班牙军队的侵略B.最终带领印度人民获得独立
C.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D.使印度彻底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15.
2017年5月5日,凝聚着国人梦想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天空中终于有了属于中国人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如图是C919主要供应商示意图,它反映了当今世界
A.贸易保护主义不复存在
B.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16.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居民遗址
17.
表格归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如图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商、春秋
B.商、东周
C.东周、春秋
D.东周、战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