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3题)
2.
1492年的一段航海日记:“星期日,10月28日,我就因此便去寻找在西南方向海岸的古巴岛,向着该岛的最近点出发。12月6日,人们来到美丽的海地岛。据此推断,该航行日记记录的是哥伦布的航行。________(判断对错)
2.综合题- (共2题)
4.
巡礼西方强国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法民主之路)
材料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
材料二: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
(2)材料二中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后,他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他是谁?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美国发展之路)
材料三: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俄日改革之路)
材料四: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5)古代西方有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通过以上各题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西方国家的强国之路。试对本题学习作出你的认识总结。
(英法民主之路)
材料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
材料二: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为了实现材料一中对权力的限制,英国制定了著名的法律文件是什么?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英国确立了什么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材料二中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后,他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他是谁?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美国发展之路)
材料三: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以上材料选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美国“获得大发展”并非突然。请你说出美国历史上为促进其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个事件。材料三中提到美国的“三样革命性进展”,在汽车方面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俄日改革之路)
材料四: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五: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4)材料四列宁所述的事件中,最重要的“改变”应该是什么?材料五所指的日本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怎样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俄日两国的改革有何共同作用?(5)古代西方有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通过以上各题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西方国家的强国之路。试对本题学习作出你的认识总结。
5.
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材料一: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到:“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奖项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1)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隋唐时期我国在建筑方面哪些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材料二:新型蒸汽机的出现,引发了工业革命,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大工厂机器使用的能源是什么?在跨入“新时代”后,英国人出行的新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
材料三: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个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诺,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
(4)材料四体现了爱因斯坦对人类命运的担忧,他的哪一理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材料五:这一次,沉寂亿年的月球迎来了中国访客。嫦娥三号在月球实现软着陆,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虹湾地区着陆的国家,弥补了月球探测史上的空白。
(5)材料五中的嫦娥三号是哪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一: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到:“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奖项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1)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隋唐时期我国在建筑方面哪些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材料二:新型蒸汽机的出现,引发了工业革命,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大工厂机器使用的能源是什么?在跨入“新时代”后,英国人出行的新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
材料三: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个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马克思
(3)材料三中的“新的革命”应指什么?“另外一个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又是指什么?从此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诺,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
(4)材料四体现了爱因斯坦对人类命运的担忧,他的哪一理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材料五:这一次,沉寂亿年的月球迎来了中国访客。嫦娥三号在月球实现软着陆,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虹湾地区着陆的国家,弥补了月球探测史上的空白。
(5)材料五中的嫦娥三号是哪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3.简答题- (共1题)
6.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世界瞩目,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位杰出的总统。根据所学知识,搽究下列问题:
(1)美国的首任总统是谁?他为美国的独立和政权建设作出了哪些贡献?
(2)他当选总统时美国面临分裂的危险,这位总统是谁?他是如何维护国家统一的?
(3)在罗斯福总统的任期内,美国遭遇了两次空前的危机。这“两次空前的危机”分别指什么?他通过什么举措使美国渡过第一次危机?这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4)上述三位总统相同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1)美国的首任总统是谁?他为美国的独立和政权建设作出了哪些贡献?
(2)他当选总统时美国面临分裂的危险,这位总统是谁?他是如何维护国家统一的?
(3)在罗斯福总统的任期内,美国遭遇了两次空前的危机。这“两次空前的危机”分别指什么?他通过什么举措使美国渡过第一次危机?这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4)上述三位总统相同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选择题- (共21题)
8.
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下列关于这一法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一法典产生于两河流域
②用象形文字记载
③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④“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于这一法典
①这一法典产生于两河流域
②用象形文字记载
③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④“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于这一法典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9.
福田区某中学九年级小明同学利用白度搜索历史资料,输入关键词:耶稣、圣诞节、公元纪年、中世纪等,由此判断他正在探究学习的知识是( )
A.伊斯兰教 | B.佛教 |
C.基督教 | D.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
10.
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阶级斗争极其剧烈,国王作为封建势力的总代表被推上断头台的现象屡见不鲜,查理一世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幕发生在
A.俄国二月革命 |
B.法国大革命 |
C.北美独立战争 |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12.
记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公元1500年前后的第六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的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根据材料判断这个‘重要的分水岭’的含义是( )
A.世界各个地区从相互隔绝、孤立发展到连接成一个整体 |
B.锤炼了欧洲人敢于胃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
C.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 |
D.人类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
14.
“1777年7月,英军退到萨拉托加,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就被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两万多民兵和迅速开到的大陆军包围,英军只得放下武器投降。”该战役的胜利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
A.导火线 | B.开始的标志 | C.转折点 | D.结束的标志 |
15.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探讨“文艺复兴”这个名词,最后认定其实质体现在一个“兴”上,你认为这个“兴”的主要含义应该指(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
B.封建文化的兴起 |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
D.神学文化的复兴 |
16.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同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A.美国 |
B.日本 |
C.法国 |
D.英国 |
18.
十七、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在法国掀起,这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涌现出了许多著名思想家。下列观点中,不属于伏尔泰的是()
A.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 B.反对开明的君主执政 |
C.批判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 D.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
20.
1922年2月6日,在会议上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此会议是
A.巴黎和会 |
B.华盛顿会议 |
C.慕尼黑会议 |
D.雅尔塔会议 |
23.
2016年6月23日,英国进行“脱欧”公投,结果英国脱离欧盟。有分析认为英国与欧盟在经济上和贸易上,双方相互依存度极高,政治上相互帮衬。英国脱离欧盟,势必导致双方利益受损,由此可见当时英国加入欧盟的目的( )
A.寻求外交和国家安全 |
B.引进科学技术 |
C.发展经济和提高国际地位 |
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
25.
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共同的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与之抗衡。”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指的是( )
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
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的反对纳粹暴行的联盟 |
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家宣战 |
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
26.
(题文)捷克斯洛伐克驻英国公使杨•马萨里克曾说过:“如果你们[英国]牺牲了我的国家而能保住世界和平,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如果不能,那么,先生们,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吧。”材料表明当时英国奉行的政策是( )
A.绥靖政策 | B.坚决抵抗法西斯的政策 |
C.“门户开放”政策 | D.敌视社会主义的政策 |
5.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2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2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