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
(2)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3)顾维钧回忆录描述的事件与材料二中学界组织游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4)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具有哪些特点?
材料一:“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
——《顾维钧回忆录》
材料二: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太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时间 | 大事 |
五月五、六日 |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
五月七日 |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
五月二十日 |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抑制日货办法。 |
六月五日 |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1)材料一所描述的情形发生在哪次国际会议中。(2)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3)顾维钧回忆录描述的事件与材料二中学界组织游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4)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具有哪些特点?
2.
探究问题
材料一: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但由于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新中国的建立显然与美国政府的意愿背道而驰。美国为了实施其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从极端的反共意识出发,采取了敌视新中国的倒行逆施、适得其反的举措,造成了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特征。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原因。(提示:需答对4个原因)
材料一: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但由于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新中国的建立显然与美国政府的意愿背道而驰。美国为了实施其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从极端的反共意识出发,采取了敌视新中国的倒行逆施、适得其反的举措,造成了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
——摘编自李洪河、孙长忠《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材料二:1972年,尼克松访华,2月28日,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主要内容是:双方同意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还认为发展两国间的贸易和进行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是互相有利的,并同意为此提供便利。——摘编自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
材料三: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同样,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地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I》
(1)材料一中美国“采取了敌视新中国的举措”,其基本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特征。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原因。(提示:需答对4个原因)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世界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有下列三种模式的说法。
一、西方模式
材料一: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材料三:斯大林提出了他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大体上包括这样几点:一是苏联可以单独建成社会主义,二是经济行政计划化,三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材料四: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2)据材料二,“他”是谁?他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特征。如何评价这一模式?
(4)据材料四,改革开放后我国是怎样克服“借鉴苏联模式”所建立的经济体制弊端的?
(5)综合上述材料,我因应从中吸取哪些经验证教训?
关于“世界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有下列三种模式的说法。
一、西方模式
材料一: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他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谁拯救了美国》
二、苏联模式材料三:斯大林提出了他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大体上包括这样几点:一是苏联可以单独建成社会主义,二是经济行政计划化,三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摘自凤凰网《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
三、中国模式材料四: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何正斌(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英国“傲视全球”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他”是谁?他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特征。如何评价这一模式?
(4)据材料四,改革开放后我国是怎样克服“借鉴苏联模式”所建立的经济体制弊端的?
(5)综合上述材料,我因应从中吸取哪些经验证教训?
4.
探究问题。
材料一: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就显著。1957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65年成长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进而发展成欧洲联盟……自愿采用一种共同货币……提出继续发展共同的外交与防务政策……即使如现在这个样子,也已经成为经济与政治合作的前所未有的模板,欧洲已经为之大变.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以后,欧洲大陆已经到达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
(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对外政策变化的特点。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原因。(提示:需答对4个原因)
材料一: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就显著。1957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65年成长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进而发展成欧洲联盟……自愿采用一种共同货币……提出继续发展共同的外交与防务政策……即使如现在这个样子,也已经成为经济与政治合作的前所未有的模板,欧洲已经为之大变.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以后,欧洲大陆已经到达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
——摘编自(美)R·R·帕乐默著《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的对外政策20世纪50年代 | 西欧出于经济上和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在外交上亦步亦趋,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 |
20世纪60年代 | 1964年,法国主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提出对苏联、东欧国家“缓和、谅解、合作”的计划。 1969年,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提出“新东方政策”,实现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 |
20世纪70年代 | 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在中东、南部非洲和中美洲等问题上,违背美国的旨意,支持第三世界的立场。 |
——摘编自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材料一认为“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其依据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对外政策变化的特点。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原因。(提示:需答对4个原因)
2.选择题- (共39题)
6.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
7.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个“重大转变”缘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北京条约》的签订 |
C.《马关条约》的签订 |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8.“随手拍”,这一互动式、开放式监督正在成为城市管理的一种新常态:沿街市容环境脏乱差、小摊小贩占道经营、路边车辆乱停放、路边井盖不见了……市民们常常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随手拍”,向有关部门投诉。这表明( )
9.“随手拍”,这一互动式、开放式监督正在成为城市管理的一种新常态:沿街市容环境脏乱差、小摊小贩占道经营、路边车辆乱停放、路边井盖不见了……市民们常常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随手拍”,向有关部门投诉。这表明( )
10.“随手拍”,这一互动式、开放式监督正在成为城市管理的一种新常态:沿街市容环境脏乱差、小摊小贩占道经营、路边车辆乱停放、路边井盖不见了……市民们常常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随手拍”,向有关部门投诉。这表明( )
11.
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社会黑暗腐败”的原因是
A.袁世凯独裁统治 |
B.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
C.《中华民国约法》颁布 |
D.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
12.
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 | 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 |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
13.
(题文)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 以下因果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B.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
14.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被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别人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
15.
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 )
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 D.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16.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1928年秋,***满怀豪情创作了《西江月·口口口》。下列史实与之相符的是
A.国共合作,讨伐北洋军阀 |
B.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
C.朱毛会师,巩固井冈山根据地 |
D.战略转移,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17.
朱海燕在《□□□□》中指出:“□□□□是抗日战争中我军参加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最丰富的一次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器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遏制了妥协投降的逆流。”“□□□□”应是
A.淞沪会战 |
B.百团大战 |
C.长沙会战 |
D.武汉会战 |
18.
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军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96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支前。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
B.北伐战争胜利结束 |
C.农民民主意识提高 |
D.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19.
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因为
A.中共制定正确的政策 | 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
C.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 | D.两党决策者的努力 |
20.
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商建立联合国,并随后成为联合国安现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表明抗日战争
A.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 | B.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 |
C.促进了国共政治和解 |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
21.
“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关于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它是日本蓄谋已久发动的侵略战争 |
B.它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
C.它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D.它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23.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 )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做主 |
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
C.中国人民推翻封建帝制,实现民主共和 |
D.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
25.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
C.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26.
2010年,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袁隆平等被评为20世纪感动中国“双百人物”。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优秀品质是
A.热爱祖国,敬业奉献 |
B.清廉执政,一心为民 |
C.献身科学,淡泊名利 |
D.油田会战,艰苦创业 |
28.
下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其中,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是( )

A. 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A. 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29.
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他”的“外交机敏”是指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
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
30.
据报道,上任仅一年的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由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而不得人心,民意支持率不足百分之三十。这一事实说明( )
A.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 | B.“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基础 |
C.美国干涉阻碍了两岸关系 | D.“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
32.
“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农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 )
A.基督教的传播 |
B.手工工场的产生 |
C.新航路的开辟 |
D.工厂制度的确立 |
33.
抓住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一项要求。19世纪中后期,美国、俄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发展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时代特征。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时代征的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B.无产阶级斗争的加强 |
C.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
D.改革促进经济的繁荣 |
34.
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主,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这反映出彼得一世
A.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 B.推行西方文化教育 |
C.建立中央集权制 | D.创建纪律严明军队 |
36.
19世纪开始,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是由于
A.瓦特改进蒸汽机的使用 |
B.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
C.蒸汽机试车成功 |
D.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
37.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点是
①体现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②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对世界走向整体起了重要作用
①体现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②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对世界走向整体起了重要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38.
归纳和概括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通过对《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分析,你认为三者的共同点不包括
A.反对封建君主统治 |
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
C.体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40.
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
B.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
C.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
D.美国在这两次会议上都获得最大 |
41.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1929年10月下旬,一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风暴首先猛烈袭击美国,……与危机前的最高点和危机中的最低点相比,英国出口额下降了50%,美国下降了70%,德国下降了69.1%。材料反映了这场经济危机的哪一特点
A.引发了政治危机 |
B.波及全世界 |
C.破坏性特别大 |
D.持续时间特别长 |
42.
下图所示区域为20世纪最大登陆战——“霸王行动”的实施地。图示盟军的登陆战役。


A.是二战时期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
B.是法西斯德国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
C.宣告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 |
D.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两线作战困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3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