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第十四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4708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20/1/11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野马也,尘埃也
B.辩乎荣辱之境
C.腹犹果然
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
对下面句中的两个“之”和“矜”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进退,实为狼狈   ②臣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③本图宦达,不名节   ④愿陛下悯愚诚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矜”字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矜”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矜”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矜”字不同。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时九月 维:句中语气词   都督阎公之雅 望:声望
B.宇文新州之范 懿:美好 家君作宰,路名区 出:过
C.绣闼,俯雕甍 披:披着 闾阎地,钟鸣鼎食之家 扑:满
D.睢园绿竹,气彭泽之樽 凌:超过 北海虽,扶摇可接 赊:远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  )
A.梁鸿于海曲 贾谊于长沙
B.徐孺陈蕃之榻    层峦耸翠,出重霄
C.三江而五湖    吴会于云间
D.宾主尽东南之    雄州列,俊采
5.
下列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胡不归
B.复驾言兮焉求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乐夫天命复奚疑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B.而后乃今将图     南:向南飞
C.《齐谐》者,怪者也 志:记载
D.而于地而已矣     控:投、落下

2.句子默写(共1题)

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⑵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⑶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⑷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⑸物华天宝,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⑹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⑺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⑻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⑼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________。况臣孤苦,________。(李密《陈情表》)
⑽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________,岂敢盘桓,________。(李密《陈情表》)
⑾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⑿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周《逍遥游》)
⒀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庄周《逍遥游》)
⒁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庄周《逍遥游》)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集贤校理丁君墓表(节选)

欧阳修

君讳宝臣,字元珍,姓丁氏,常州晋陵人也。其为人外和怡而内谨立,望其容貌进趋,知其君子人也。居乡里,以文行称。少孤,与其兄笃于友悌。兄亡,服丧三年,曰:“吾不幸幼失其亲,兄,吾父也。”

君治州县,听决精明,赋役有法,民畏信而便安之。其始治剡也如此,后治诸暨,剡邻邑也,其民闻其来,欢曰:“此剡人爱而思之,谓不可复得者也。今吾民乃幸而得之。”而君亦以治剡者治之。由是所至有声。及居阁下,淡然不以势利动其心,未尝走公卿;与诸学士群居恂恂,人皆爱亲之。

国家自削除僭伪,东南遂无事兵弛备者六十余年矣,而岭外尤甚。其山海荒阔,列郡数十,皆为下州,朝廷命吏,常以一县视之,故其守无城,其戍无兵。一日智高①乘不备,陷邕州,杀将吏,有众万余人,顺流而下,浔、梧、封、康诸小州所过如破竹。吏民皆望而散走,独君犹率羸卒百余拒战,杀六七十人,既败,亦走。

初,贼未至,君语其下曰:“幸得兵数千人,伏小湘峡,扼至险,以击骄兵,可必胜也。”乃请兵于广州,九请,不报。又尝得贼者一人,斩之。

贼既平,天子以君尝请兵不得,又能拒战杀贼,故他失守者皆夺两官,而君夺一官。已而知其贤,复召用。以治平四年四月某甲子,暴中风眩,一夕卒,享年五十有八。

君之平生,履忧患而遭困厄,处之安然,未尝见戚戚之色。其于穷达寿夭,知有命,固无憾于其心,然知君之贤,哀其志而惜其命止于斯者,不能无恨也。于是相与论著君之大节,伐石纪辞,以表见于后世,庶几以慰其思焉。

熙宁元年六月十四日,庐陵欧阳修述。

(注)①智高,指北宋中期广西的少数民族起义军首领侬智高。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走公卿   谒:拜见
B.兵弛备者六十余年矣    偃:训练
C.九请,不报   凡:一共
D.又尝得贼者一人 觇:窥探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为人外和怡内谨立    履忧患遭困厄
B.淡然不势利动其心 天子君尝请兵不得
C.处之安 知君之贤
D.未尝见戚戚色  于是相与论著君大节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决精明,赋役有法
审理断案精明,(分派)赋税徭役很得法度
B.而君亦以治剡者治之
而丁君也用治理剡县的方法来治理诸暨
C.国家自削除僭伪,东南遂无事
自从朝廷削除了地方割据的政权,国家东南也就没有什么叛乱发生了
D.故其守无城,其戍无兵
因此这些州郡的守备并不需要城墙,这些地区的戍卫也不需要士兵
【小题4】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君早年丧父,他对兄长的感情如同对父亲的感情。
B.无论是剡县还是诸暨,百姓对丁君都既敬畏又信服。
C.丁君对智高的反叛早有预见,只因援军不得而未果。
D.平叛之后,天子因赞许丁君的表现,对他处罚较轻。
【小题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剡人爱而思之,谓不可复得者也。今吾民乃幸而得之。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张伟

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后来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①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老一代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这笔精神财富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20世纪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学生们从门口偶尔路过,能看到林庚先生正静坐在藤椅上,他的侧影清癯而安详。

这些学生再也听不到林庚讲课了。

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课,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数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

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

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照钱理群的说法,“美得一上台就震住了大家”。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但是,课后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便倒下,大病一场。

晚年,燕南园里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张鸣②说。

隐居中的林庚,唯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张鸣说。在他那间20多年毫无变化、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阳光从东、南、西三面的窗户里洒进来,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

这位曾经的北平现代派诗人、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学”和“布衣感”。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的骨气。他的学生袁行霈③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不过,“文化大革命”中林庚曾被选调入“两校写作小组”。这段历史,成为有人指责林庚的罪名之一。但钱理群向记者转述,在一次为一本古书作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转交夫人”。林庚不卑不亢,接过花,随手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表情。“这起码说明林庚先生的态度。他是温和的,他不是激烈反抗型的文人,这与他的性格一向相符。而他对政治上的事情,原本并不清楚。”钱理群说。他认为,此前和此后,林庚与政治再无半点瓜葛,可以作为一个证明。而林庚晚年的隐居,被钱理群看作“从根底上是自由的精神”。

“在做人上,他是成功的。”钱理群评论,“相比一些在世时被推上高位、被别人供奉的人,林庚的结局是最美的。”

“他并不显赫,社会上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是谁,学生却永远铭记。”钱理群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可以得到的最高评价。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钱理群: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②张鸣: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等职。③袁行霈:古典文学专家。曾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选自“百度百科”)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林庚先生早年名声很大,曾位列“清华四剑客”和“北大中文四老”,但后来被人们完全遗忘了。
B.林庚先生上课注重形象,讲究穿戴,或中或西,风度翩翩,加上教态大方,吸引了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倾听。
C.林庚先生隐退后不再为学生们上课了,所以钱理群才会建议学生们去接触、拜访林先生,以期从他身上得到教益。
D.林庚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选调入“两校写作小组”,被人视为其污点,而从他对待江青送花的态度看,他并非刻意参与到政治中。
E.林庚并不具有显赫的地位,不被人崇仰供奉,却以其人格魅力被学生永远铭记,这是一个老师所能得到的最高评价。
【小题2】钱理群说林庚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请结合全文,说说这“精神财富”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3】文中引用了钱理群、张鸣、袁行霈等人对林庚先生的评述,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小题4】文中说林庚先生是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5.命题作文(共1题)

10.
作文
“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请以“说‘安’”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6.小作文(共1题)

11.
微写作,请在下列两个小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完成写作。
(1)理想与现实之间常常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请从《红楼梦》、《论语》、《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分析一下他(她)是如何面对两者之间的矛盾的。要求:写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
(2)在阅读经典小说的过程中,常有一些人物使我们感动,他们或高尚、或勇敢、或坚强、或纯洁……请从《红楼梦》、《边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红岩》、《论语》中选择一个人物,用一段抒情性文字表达你对他(她)的赞美。要求:150字左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小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