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 (共1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①。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糯槛器具②,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日:“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更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
(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注)①报罢:博学鸿词科每年取一等、二等各若干人,三等、四等落第,称“报罢”。②檽槛:相当于棂槛,指栏杆,在文中指代建筑。【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 |
B.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 |
C.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 |
D.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 |
A.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古人一般对君主或者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 |
B.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乾隆。按惯例,一位君主只能颁行一个年号。 |
C.戊午:中国古代纪年按照天干加地支的顺序来组合,乾隆戊午科即指乾隆戊午年科举。 |
D.四六体,文体名。骈文的一体。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 |
A.袁枚家境虽贫,但读书自学,终有所成。祖、父辈都因贫困而到各地去当幕僚,袁枚应试上榜,为官处事尽职,有所成就。 |
B.袁枚虽有才学,但仕途最终得不到升迁。他后来就拒官绝仕,一心治学,足迹踏遍东南,山水之色,在其诗文中尽显无遗。 |
C.袁枚创作“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他写诗歌有个性思考,同时也通识古人的创作方法,其散文也因此独具特色而被纷纷效仿。 |
D.姚鼐追忆袁枚,基于事实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作者与袁枚长期同住江宁,并互有交往,当是知之颇深,文章内容可信度也较高。 |
(1)巡抚金公洪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2)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
【1】题量占比
文言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