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百舸(gě ) 碧透(bì) 峥嵘(róng ) 挥斥方遒(qiú ) |
B.颓圮(tí ) 篱墙(lí ) 彷徨( páng) 默默彳亍(chì chù) |
C.河畔(bàn) 青荇( xìng) 漫溯(sù ) 星辉斑斓(lán) |
D.火钵(bō) 纤绳(qiān ) 飘泊(bó ) 忸怩不安(niǔ ní )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
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长妻患之患:讨厌 |
B.食时信往,不为具食具:准备、备办 |
C.若虽长大,好带刀剑长大:长大成人 |
D.于是信孰视之孰:仔细地 |
A.韩信,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 |
B.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 |
C.《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
D.司马迁,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 |
A.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
B.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
C.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
D.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
A.韩信还是平民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曾经在一位亭长家混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惹得亭长妻子很不高兴。 |
B.淮阴有位卖肉的年轻人,认为韩信虽然身材高大并佩带刀剑,却内心胆小,当众欺负韩信,要韩信从他胯下钻过去。 |
C.滕公欣赏韩信,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
D.萧何追回韩信后,对刘邦说了韩信的重要性,并劝说刘邦斋戒,修筑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 |
①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
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5.
实用类文本阅读
奥斯维辛集中营逃狱记
中国网1月9日讯 位于波兰境内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二战时纳粹德国最臭名昭著的集中营,在这里曾经关押了数百万人,成功逃脱的只有144人,波兰人卡齐米尔兹·皮乔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已91岁高龄的他讲述了70多年成功逃离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以及自己不同寻常的生活。
1942年6月20日这一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出口处负责路障的一个党卫军士兵感到害怕,不知所措,因为集中营指挥官鲁道夫·胡斯的汽车就在他的面前。车里有4个全副武装的党卫军,其中一名少尉正朝他大喊大叫,骂骂咧咧。
“清醒一下,你这个家伙!”那个军官喊道:“赶快放行,要不我打死你!”那个卫兵吓坏了,连忙升起路障,让这辆马力强大的汽车过去,开远了。
然而,要是这个卫兵走近一点看,就会注意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汽车里那几个人浑身冒汗,脸色因害怕而变得灰白。原来,他们根本不是党卫军,而是穿着偷来的制服、开着偷来的汽车的波兰囚犯。而行动的策划者——那名“少尉”,就是皮乔夫斯基。
皮乔夫斯基说:“我们是被送到那里的第二批人,被迫参与集中营的修建。”最初集中营里的那些老建筑不够大,容纳不下在大规模逮捕中抓来的人,于是囚犯们每天必须工作12至15个小时,在隔壁建造一座大型的新营区。
皮乔夫斯基回忆说:“在开始的3个月里,我们全都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但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头。从1940年6月到1941年6月,纳粹党卫军不断地杀害囚犯——用警棍将他们殴打致死,这是解决集中营拥挤问题最简单的方法。饥饿、超乎想象的暴虐和体力劳动将集中营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所有这些如今都记录在案。但是皮乔夫斯基记忆中的细节仍然令人震惊。囚犯们每人发一把勺子和一只锡碗——不仅用于吃喝,还要在晚上当尿盆使用。“如果谁的勺子丢了,就要像狗一样就着碗吃;如果碗丢了,那就一点汤都喝不到了。”他说。
有时候,德国卫兵们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假期而杀人。皮乔夫斯基说:“当卫兵们感到无聊时,他们会取下某个囚犯的帽子扔到远处,然后再命令他去捡回来。当囚犯跑过去时,他们就朝他开枪。然后声称该犯人试图逃跑,被他们阻止,于是为此得到三天的休假。”
被关押在这里的囚犯如何应付这样的生活?皮乔夫斯基说:“有些人祈祷,但是那些在他们到来之前被关进集中营就曾祈祷的人会说:‘只要奥斯维辛存在,就不会有上帝。’”
有6个星期的时间,皮乔夫斯基被分派运送处决后的尸体。“死亡墙位于10号和11号楼之间。卫兵们将囚犯们排成队,然后从背后朝他们头部开枪。” 随后,就会有一堆脱光了衣服的尸体,由皮乔夫斯基抬着脚踝,另一个人抬着胳膊,扔到手推车上,再送到火葬场。“有时一天是20具,有时是100具甚至更多。这其中有男人、女人,还有孩子。”他重复说:“还有孩子。”
不过,直到一位朋友的名字出现在死亡名单上,皮乔夫斯基才产生了逃跑的念头。奥斯维辛集中营不少波兰囚犯由于会说德语而有了用武之地,有些人甚至当上了监狱警察,能够接触到囚犯档案。一天,一个名叫尤金尼厄斯·本德拉的乌克兰朋友来找皮乔夫斯基,本德拉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机械师,在集中营的汽修厂劳动。他告诉皮乔夫斯基,那些能够接触到囚犯档案的人告诉他,德国人准备处死他(本德拉),已经列入死亡名单。皮乔夫斯基说:“这一下我彻底绝望了。”于是,逃跑的计划萌发了。
1942年6月20日,早上在仓库干活时,皮乔夫斯基暗中拧掉了一个锁门的螺栓,因此他们可以爬进去。他们来到二楼的储藏室,破门而入,换上了军官的制服。同时,本德拉用配制的钥匙进了汽修厂,开了一辆汽车过来。
他们开着汽车前往出口,一路上党卫军向他们敬礼,并高喊“希特勒万岁”。同时要演得逼真,好让卫兵相信我们。”
到了路障处,由于极度紧张,汽车内的几个人浑身冒汗,脸色苍白。皮乔夫斯基说,“这是最富戏剧性的时刻,我开始叫骂。”党卫军士兵服从了命令,升起了路障,汽车向着自由驶去,他们成了逃出奥斯维辛集中营屈指可数的144人之中的4个人。
(节录自中国网军事,2014年1月9日)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概括,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E.超乎想象的暴虐和体力劳动造成了大量的“囚犯”死亡,机械师本德拉预感到自己将难于幸免,于是策划了这次行动。
【小题2】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小题3】怎样理解“只要奥斯维辛存在,就不会有上帝”一句话的含义?
【小题4】细节是生活的真实。在这篇新闻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几个细节?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这几个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奥斯维辛集中营逃狱记
中国网1月9日讯 位于波兰境内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二战时纳粹德国最臭名昭著的集中营,在这里曾经关押了数百万人,成功逃脱的只有144人,波兰人卡齐米尔兹·皮乔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已91岁高龄的他讲述了70多年成功逃离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以及自己不同寻常的生活。
1942年6月20日这一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出口处负责路障的一个党卫军士兵感到害怕,不知所措,因为集中营指挥官鲁道夫·胡斯的汽车就在他的面前。车里有4个全副武装的党卫军,其中一名少尉正朝他大喊大叫,骂骂咧咧。
“清醒一下,你这个家伙!”那个军官喊道:“赶快放行,要不我打死你!”那个卫兵吓坏了,连忙升起路障,让这辆马力强大的汽车过去,开远了。
然而,要是这个卫兵走近一点看,就会注意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汽车里那几个人浑身冒汗,脸色因害怕而变得灰白。原来,他们根本不是党卫军,而是穿着偷来的制服、开着偷来的汽车的波兰囚犯。而行动的策划者——那名“少尉”,就是皮乔夫斯基。
皮乔夫斯基说:“我们是被送到那里的第二批人,被迫参与集中营的修建。”最初集中营里的那些老建筑不够大,容纳不下在大规模逮捕中抓来的人,于是囚犯们每天必须工作12至15个小时,在隔壁建造一座大型的新营区。
皮乔夫斯基回忆说:“在开始的3个月里,我们全都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但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头。从1940年6月到1941年6月,纳粹党卫军不断地杀害囚犯——用警棍将他们殴打致死,这是解决集中营拥挤问题最简单的方法。饥饿、超乎想象的暴虐和体力劳动将集中营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所有这些如今都记录在案。但是皮乔夫斯基记忆中的细节仍然令人震惊。囚犯们每人发一把勺子和一只锡碗——不仅用于吃喝,还要在晚上当尿盆使用。“如果谁的勺子丢了,就要像狗一样就着碗吃;如果碗丢了,那就一点汤都喝不到了。”他说。
有时候,德国卫兵们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假期而杀人。皮乔夫斯基说:“当卫兵们感到无聊时,他们会取下某个囚犯的帽子扔到远处,然后再命令他去捡回来。当囚犯跑过去时,他们就朝他开枪。然后声称该犯人试图逃跑,被他们阻止,于是为此得到三天的休假。”
被关押在这里的囚犯如何应付这样的生活?皮乔夫斯基说:“有些人祈祷,但是那些在他们到来之前被关进集中营就曾祈祷的人会说:‘只要奥斯维辛存在,就不会有上帝。’”
有6个星期的时间,皮乔夫斯基被分派运送处决后的尸体。“死亡墙位于10号和11号楼之间。卫兵们将囚犯们排成队,然后从背后朝他们头部开枪。” 随后,就会有一堆脱光了衣服的尸体,由皮乔夫斯基抬着脚踝,另一个人抬着胳膊,扔到手推车上,再送到火葬场。“有时一天是20具,有时是100具甚至更多。这其中有男人、女人,还有孩子。”他重复说:“还有孩子。”
不过,直到一位朋友的名字出现在死亡名单上,皮乔夫斯基才产生了逃跑的念头。奥斯维辛集中营不少波兰囚犯由于会说德语而有了用武之地,有些人甚至当上了监狱警察,能够接触到囚犯档案。一天,一个名叫尤金尼厄斯·本德拉的乌克兰朋友来找皮乔夫斯基,本德拉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机械师,在集中营的汽修厂劳动。他告诉皮乔夫斯基,那些能够接触到囚犯档案的人告诉他,德国人准备处死他(本德拉),已经列入死亡名单。皮乔夫斯基说:“这一下我彻底绝望了。”于是,逃跑的计划萌发了。
1942年6月20日,早上在仓库干活时,皮乔夫斯基暗中拧掉了一个锁门的螺栓,因此他们可以爬进去。他们来到二楼的储藏室,破门而入,换上了军官的制服。同时,本德拉用配制的钥匙进了汽修厂,开了一辆汽车过来。
他们开着汽车前往出口,一路上党卫军向他们敬礼,并高喊“希特勒万岁”。同时要演得逼真,好让卫兵相信我们。”
到了路障处,由于极度紧张,汽车内的几个人浑身冒汗,脸色苍白。皮乔夫斯基说,“这是最富戏剧性的时刻,我开始叫骂。”党卫军士兵服从了命令,升起了路障,汽车向着自由驶去,他们成了逃出奥斯维辛集中营屈指可数的144人之中的4个人。
(节录自中国网军事,2014年1月9日)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概括,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A.从皮乔夫斯基回忆的情况看,殴打、屠杀是集中营最常见的事情,在被屠杀的人中,竟然有孩子,可见法西斯的残暴。 |
B.奥斯维辛集中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关押过数百万人,成功逃脱的比例极低,成功者之一皮乔夫斯基回忆了集中营严格的管理。 |
C.一位颇有才华的机械师本德拉伙同皮乔夫斯基成功窃取了集中营指挥鲁道夫·胡斯的汽车,是成功逃脱的重要原因。 |
D.在皮乔夫斯基的回忆中,纳粹对关押在集中营的“囚犯”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有时仅为了得到几天的休假就可随意杀人。 |
【小题2】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小题3】怎样理解“只要奥斯维辛存在,就不会有上帝”一句话的含义?
【小题4】细节是生活的真实。在这篇新闻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几个细节?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这几个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4.语言表达- (共2题)
6.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的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
在内地盛会热潮中,香港特区政府意欲申办2023年亚运会。不过,10周的公众咨询,结果并不乐观。香港面临和内地完全不同的阻力。
港府申办2023年亚运会专责小组组长陈育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对立法会是否同意拨款有点担心。按照香港体制,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一分一毫都要立法会批准。
1月14日,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辩论香港启动申办2023年亚运会60亿元拨款,经过逾两小时辩论,最后以40票反对、14票赞成,申亚拨款被否决。
在内地盛会热潮中,香港特区政府意欲申办2023年亚运会。不过,10周的公众咨询,结果并不乐观。香港面临和内地完全不同的阻力。
港府申办2023年亚运会专责小组组长陈育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对立法会是否同意拨款有点担心。按照香港体制,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一分一毫都要立法会批准。
1月14日,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辩论香港启动申办2023年亚运会60亿元拨款,经过逾两小时辩论,最后以40票反对、14票赞成,申亚拨款被否决。
| | | | | | | | | | | | | | | | | | | 20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