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A.全不相同 | B.②③和现在的意义相同 |
C.全都相同 | D.①③④和现在的意义相同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ài,赠送 |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òu,文章句中读起来要停顿的地方 |
D.官盛则近谀 谀:yū,阿谀奉承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皆出于此乎 |
C.于其身也 不拘于时,学于余 |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学校
黄宗羲①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②,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③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住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槌鼓,请起李纲④。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乃论者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
(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有删改)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宁波余姚人,是“复社”领导人之一。②讯馘:战争结束后,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计功。③辟雍:太学名。本是周天子为贵族子弟所设。东汉以后,历代都有。④李纲:字伯纪,北宋福建邵武人,曾因力主抗金被罢官。⑤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远方州郡,编入当地户籍,并由当地官吏加以管束。【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
B.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
C.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
D.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
A.“始祖”指得姓的祖先,也指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远祖,也可指开国君主追尊先祖的庙号。 |
B.“朝廷”指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
C.“书院”是中国古代的公办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但发展于宋代。 |
D.“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监,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
A.黄宗羲认为学校除了养士的职责外,还要独立地评判政治是非。政策、措施及施政的是非不能由天子一人裁断,而应交由学校评议而定。 |
B.在“学校”篇中,黄宗羲对学校职能和作用的认识,摆脱了一般士大夫忠君思想的约束,使学校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显示了其思想的“革命性”。 |
C.黄宗羲引用东汉时太学兴盛和宋代诸生干预朝政的事例,既论证了学校应该具有议政功能,同时又是对自己所处“衰世”政治的影射与抨击。 |
D.黄宗羲关于学校的职能的思想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只能是一种理想,但是他的让庶人议政的观点,对封建专制制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
(1)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2)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
3.其他- (共13题)
(7)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______)
于其身也(___________)
不拘于时(___________)
(8)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__)
(3)倒装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__________)
而耻学于师(____________)
不拘于时,学于余(____________)
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
(2)形容词的活用
耻学于师(___________)
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_______)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
(4)省略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___________)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_)
则群聚而笑之(__________)
(5)固定句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__________)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其他:(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