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9题)
A.滟滟(yàn) 芳甸(diàn) 似霰(sǎn) 汀上(tīng) |
B.青枫(fēng) 浦上(pǔ) 徘徊(pái) 皎皎(jiǎo) |
C.妆镜(zhuāng) 捣衣(dǎo) 砧上(zhān) 潜跃(qián) |
D.悠悠(yōu) 江潭(tán) 碣石(hé) 潇湘(xiāo) |
①花朝节是古时人们爱花赏花的一个重要节日,其浪漫程度可以媲美中秋赏月。 ,众生云集,赏月色,观花影,其乐融融。
②清澈得不可思议的海水,碧蓝得如同画卷的蓝天,再加上沙滩、阳光、海风……如此 ,仿佛就是为天下有情人而设。
③苏轼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 ,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不忮不求,率性坦荡。
A.良辰美景 花朝月夕 光风霁月 | B.光风霁月 良辰美景 花朝月夕 |
C.良辰美景 光风霁月 花朝月夕 | D.花朝月夕 光风霁月 良辰美景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 B.柳梢听得黄鹂语 |
C.春山一路鸟空啼 | D.楼阁新成花欲语 |
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 。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象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是月儿披着的发。
①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
②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悄头。
③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
④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⑤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A.①③②④⑤ | B.①④③⑤② | C.④②①⑤③ | D.③②①⑤④ |
材料一:英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
材料二:美国这个国家虽然只有234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时间,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一中表述英国在17-19世纪的时候是世界发展领头羊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那么是谁率领船队成为美洲大陆的首批开辟者?
(3)请为18-19世纪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转变中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
论点 | 史实(各一例) |
争取民族解放 | A |
维护国家统一 | B |
领先科技发展 | C |
(4)通过探讨,你认为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具备哪些要素?
材料一:英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
材料二:美国这个国家虽然只有234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时间,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一中表述英国在17-19世纪的时候是世界发展领头羊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那么是谁率领船队成为美洲大陆的首批开辟者?
(3)请为18-19世纪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转变中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
论点 | 史实(各一例) |
争取民族解放 | A |
维护国家统一 | B |
领先科技发展 | C |
(4)通过探讨,你认为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具备哪些要素?
A.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换八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
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
D.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
A.人生代代无穷已 穷已:穷尽,终了 |
B.但见长江送流水 但见:只见,仅见 |
C.此时相望不相闻 相闻:互相传颂 |
D.不知乘月几人归 乘月:趁着月光 |
2.诗歌鉴赏- (共1题)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1)诗歌的一、二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赏析“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中的“催”“寄”两个字。
(3)下列各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
|
3.语言表达- (共2题)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热的乡思。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诗歌鉴赏:(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