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清姜路中学2018届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42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6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恻隐( cè)   蓬蒿(hāo)   寒噤(jìng)  忧心忡忡(chōng)
B.谀词(yú)    默契(qiè)   干瘪(biĕ)   恪尽职守  (kè)
C.虔信(qián)  纤绳 (qiàn)   狡黠(xiá)   吹毛求疵(cī )
D.诓骗(kuāng)   恣睢(shuī)  缟素(gǎo) 味同嚼蜡(jiáo)
2.
下列各组词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拮据   雄辨   无精打彩   红妆素裹   目不暇接
B.瑟索   安祥   奋不顾身   挖心搜胆   谈笑风生
C.陨落   扶掖   舐犊之情   起承转合   各行其是
D.愕然   抽噎   笑逐颜开   断章取意   九宵云外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小题1】请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小题2】“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中“一般滋味”具体指代什么?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人恒过然后能改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则”的意义与用法跟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
A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小题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4】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拔掉那颗蛀牙
她恨全家人。
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8期,有删改)
【小题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小题2】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地位尴尬,滋生仇恨→ _________→ _________→回报亲情,收获快乐
【小题3】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小题4】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 尊

①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的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②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

④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

⑤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甲)和侮辱,人格遭到(乙)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丙)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文革”中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他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

(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

【小题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2】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小题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践踏 ②剥夺 ③欺凌
【小题4】第⑤段中傅雷先生的事例,能不能与第②段钱学森和第③段陈寅恪的事例颠倒顺序?请说明理由。
【小题5】读完本文,请结合自己的一次经历,谈谈你对“自尊”的理解。

5.名著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他们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人物A)一心想要为兄弟申冤,却状告无门,于是拔刃血仇,血溅鸳鸯楼;林冲遇祸先让再忍,被逼绝境,终于 (情节B),雪夜上梁山。他们是《水浒》中的两个人物,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是     。
(1)文中的人物A是___________
(2)文中的情节B是_________
(3)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共2题)

8.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父母无微不至的爱,是儿女穷尽一生也无法偿还的亏欠。那里面____(蕴藏  蕴蓄  蕴含)着太多牵挂,从小到大,伴随我们人生每一步,始终如一。
(2)聪明人喜欢______(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强聒不舍),让自己脱颖而出;而智者选择沉默,注重聆听。因此,聪明是一种能力,智慧则是一种境界。
9.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众所周知,勤奋刻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②在它的帮助下,我们总能在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③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历经勤奋努力、刻苦拼搏的人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④韩愈不忘勤奋刻苦的求学态度,正是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关键渠道。
(1)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请提取第②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7.作文(共1题)

10.
按要求作文。
请以“窗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套作;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字以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