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30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贫(jí) 慢(dài) 发(mén) 熠熠烁烁(yì)
B. 物(hóu) 遗(hái) 偏(pì) 阴奉阳(wěi)
C. 欺(wǔ) 寒(jīn) 拙(liè) 纷至来(tà)
D. 挂(juàn) 刻(qǐng) 撺(duō) 辚辚前进(lí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震撼 燎原 燥热 消声匿迹 B. 狡辩 决择 歧途 轻歌曼舞
C. 映照 敦实 漩涡 接踵而至 D. 晦暗 缄默 焦灸 分崩离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每当我遇到问题不知所措时,都会向父母寻求帮助。
B. 小女孩被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
C.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口马路上的车辆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D. 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 ④②①③⑤     B. ③⑤①④②     C. ②③⑤①④     D. ③⑤①②④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小题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小题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

王志艳

①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华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

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

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

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

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束一条缘上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这种便服更多地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

⑥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袍,或者直裰(duō)、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衣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变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

(选自《中国服饰: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

【小题1】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
【小题2】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才进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分析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
【小题4】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

4.名著阅读(共1题)

7.
名著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历时三年写成的。小说的主人公就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塑造的。

材料二:湖北宜昌市城郊,有这样一位重度肢体残疾的“无腿”老师——向新。小时候的一场医疗事故损伤了他的坐骨神经,让他永远无法站立起来。身体残疾,家境贫寒,但他一直笑对人生。通过自身努力,他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在自家门前开办了“农民工子女补习班”。

(1)请你别写出材料一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和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
作者:________________ 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

5.课内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鱼之乐也________________ (2)知鱼之乐________________
(3)子非鱼也________________ (4)请其本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庄子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选贤
B. 是鱼乐也 子不知鱼之乐
C. 不知子矣 子非鱼也
D. 知我不知鱼之乐   求其能干里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小题4】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小题5】你是如何看待这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的?

6.语言表达(共1题)

9.
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原句: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选起数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综合性学习。
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相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客,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被世人学习并传承。

(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2)根据“材料3”补写两个句子,使之与“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构成一组排比句。
(3)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