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A.唐代是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陆游等。 |
B.“谦辞”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中,表示谦虚的言辞,如“过奖、不敢当”等。 |
C.《故乡》《孔乙己》刻画了闰土和孔乙己四体不勤、麻木潦倒的形象。 |
D.《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是丹麦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
2.诗歌鉴赏- (共1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高度赞美女子的秀外慧中,为下文写男子的热切追求做铺垫。 |
B.古诗反复写摘“荇菜”,情节委婉含蓄地点明淑女虽是君子佳偶,却可望而不可即。 |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极言君子追求成功后高兴得翻来覆去的悠闲快乐。 |
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
(乙)何子少好读书,遇有异书,必厚赀①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每巡行田陌,必挟策以.随。或如厕,亦必手一编。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盖欲以揽求王霸之余略,以揣摩当世之故.。一遇事之盘错难解者,即傅②以古义合之。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
(节选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序》)
(注)①赀:价格。②傅:凭借。【小题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2) 博学而笃志(_______)
(3)涉猎殆遍(______) (4)以揣摩当世之故(______)
【小题2】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堪其忧 其真不知马也 | B.切问而近思 泉香而酒洌 |
C.必挟策以随 以其境过清 | D.则深湛思之 客之美我者 |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
【小题4】甲、乙两文的读书态度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流凌的黄河
单振国
(1)站在数九寒天的黄土高原上,站在大雪纷飞的穹宇下,我看黄河。黄河,像一条蜿蜒浩荡的银色巨龙,正静静地、静静地流动着,在雪花无声无息里流动,在冰凌悠悠漂浮中流动。
(2)没有浮躁的喧哗,没有烦嚣的不安,没有轻薄的浪花,甚至连一点儿脚步声都没有。有的,只是雄浑磅礴的气势,泰然自若的风骨,沉着稳健的向前,战胜一切的自信!
(3)满河满河的冰凌,一块又一块,或大或小、或薄或厚,挤挤挨挨、满满当当,镶着深冬的凛冽,披着大雪的晶莹。铺天盖地,浩浩荡荡。冷流暗卷,冰水回湍。深不可测,清冽无底。没有鸟鸣虫吟、红尘碎语,没有争锋斗狠、狂放泼野,唯有静静地流动。漂浮着满河满河浩阔壮观的北方冬天。满河的冬天在满河冰凌如朵朵莲花般的簇拥中,仿佛停止了季节呼吸,收敛起三九风霜,好像是一条蛰伏入眠的巨龙。
(4)啊,雪落黄河静无声。
(5)静无声的黄河蓄积着体能,储存着力量,淬炼着胆魄,又慢慢苏醒,慢慢在蛰伏中蠕动,一直向前蠕动。恍然,唰地彻底醒来,鼓起排山倒海般巨大膂力,腾空飞旋,以四两拨千斤的手臂,轻轻一揽,迅疾带走一大堆一大堆企图阻遏她前进的冰坝。这不,远远地,咔嚓一声,犹如霹雳横空、巨崖崩塌,令人惊心动魄、寒毛悚立。严寒精心高垒起的一座冰山訇然碎裂,没入宽阔深邃的河水中。冬天顷刻惊飞四散,朔风黯然销声匿迹,一切的寒冷已不叫凛冽的寒冷,所有的冬天不再喧哗自己是冬天。唯有流凌的黄河,包容天地,包容山川, 包容冷暖,包容这壁立千仞的晋陕峡谷,再一次沉浸在那空悬高天的沉沉静默中。
(6)雪是越下越大,白花花的,一朵一朵飘着,漫天漫地,稠稠密密。雪吞咽着山川村落、烟火人间,吞咽着高原大地、日月星辰,仿佛把整个北方的冬天都吞咽到她茫茫的白幕之中。但她吞咽不了黄河,黄河依然静悄悄地、稳如泰山地流动着。站在高原的更高处看流凌的黄河,又像是一条从天而落的银河,舒缓而下,连接天地。河,睡在天堂之上,天幕混沌、天界迷茫、天地一色,唯有梦是那样亘古遥远、瑰丽雄浑,那样多彩缤纷、近在眼前,只轻轻地飘浮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向着无尽的远方。
(7)晋陕峡谷,犹如大地哗啦扯开的胸膛,在白花花的雪野里,大幅油画般铺开,铺成雪原莽莽、雪峰巍巍的浩大背景,黄河被衬托得更加气势磅礴。看吧!大河上下,好一派雄浑壮观的景象。此刻,任何华美的辞藻,都没有力量嵌进这天地无声却令人心海咆哮的壮丽诗章中;任何高亢的赞美,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微弱、轻如飞羽。只有流凌的黄河,在无声无息中永恒汇聚着、充盈着、释放着排山倒海的力量,凛然高耸起不可欺、不可辱、不可侵的血气,昂然高扬出战胜一切阻遏、一切对手的霸气,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8)看,流凌的黄河,我瞬间强大、瞬间雄起,生活中所有的艰难险阻、荣辱得失、恩怨不平,竟然轻盈得像一绺飞散的冷雾,在黄河吞越天地冰霜的宏大气势中,沧海一粟般飞进这流凌的河水中,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此时此刻,灵魂骤然震颤,心海更加咆哮,仿佛站在黄河与高原交响曲那最震撼天地的音符上,由不得要往远看、往大看。我想,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被这样一条裹挟着黄土,磅礴浩荡、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河哺育的民族,一定有着与她同样的优秀基因,同样的精神力量和胆魂气魄!我分明一下子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敢于争胜的始祖精神。我敬仰黄河,虔诚地跪在黄河冰冻铁硬的滩头,深深地磕了一个响头。
(9)就在我抬头的刹那,太阳拨破云海,红彤彤、圆润润、热腾腾的,带着新的春天的勃勃生机,在流动的冰凌上折射出万道金光。远远望去,寥廓的黄河滩上,飞起一圈又一圈绚丽耀眼的彩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流凌的黄河的形象描绘抒发深沉厚重的情感。 |
B.这篇文章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极具情感张力,富有感染力。 |
C.这篇文章仅从视觉感官的角度描绘流凌的黄河,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
D.这篇文章以对“彩虹”的描写结尾,具有强烈的暗示作用,为文章的主题增添了积极意义。 |
(1)第(3)段画线句子“满河的冰凌,一块又一块,或大或小、或薄或厚,挤挤挨挨、满满当当,镶着深冬的凛冽,披着大雪的晶莹”中加粗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第(8)段两个“看”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小题3】第(3)段至(5)段景物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文章第(8)段作者为什么说“敬仰黄河”并“深深地磕了一个响头”?请简要分析。
【小题5】本文的描写对象是“流凌的黄河”,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大雪”?请简要分析。
让“惜字”传统焕发时代魅力
马春华
(1)所谓“惜字”,即“敬惜文字”,就是对文字心存敬畏、珍惜。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与体现:一是敬惜文字书写使用的行为和过程,二是敬惜文字书写使用的载体和结果——书籍及有字的纸片。
(2)我国历来有“惜字”的优秀传统。远古时代,人们就对文字怀有至高无上的敬惜,以至用神话来描述文字的产生。《淮南子》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敬惜文字的传统在普通民众的生活里也曾蔚然成风。据记载,清末时期,中国每个街巷都专设收集字纸的篮子,这些篮子上均贴着一张红纸,上书“敬惜字纸”。
(3)这种“惜字”的文化传统在我们生活中依然有迹可循。有形的印迹之中既典型又直观可见的当属惜字亭。这是一类专门用于焚化字纸的建筑,也被称为“敬字亭”“惜字宫”等。明清时期,惜字、敬字风俗日盛,人们认为万物有灵,书写文字的字纸为“圣迹”,更具灵性,敬惜它们就是积累功德。在书院、文昌庙以及文人雅士聚居的场所,人们建造了大量的惜字亭。古人“惜字”传统还有一些无形印迹,表现为文字使用上的严谨运用,要言不烦。古人的炼字佳话也能体现“惜字”,如“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
(4)然而,现在也出现了一些与“惜字”传统不和谐的现象,应该被批判和摒弃。譬如, 此前有新闻报道称,安徽某所有百年历史的高校简单粗暴地处理馆藏旧书,直接将它们从楼上丢下当废品处理,满地狼藉。此事在网上引来唏嘘感慨一片:“丢下的是物质的书,失去的是精神上的钙。”再如,在行文写作中,人们欠缺文字使用时的敬惜之心,网络等媒体标题党居多,雷人、浮夸之语和空话、套话盛行,也应引起警惕。
(5)在新时期,珍爱书籍也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比如对存世数量不多的经典典籍实施最严格保护的同时对它们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是对“惜字”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6)“惜字”文化传统还让我们反思现代文风问题。我们应惜字如金,改进文风,把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的文风贯彻到日常的语言文字使用当中去。
(7)站稳中华文化立场,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重温、继承和创新“惜字”文化传统做起。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1)段阐释了什么是“惜字”,以及“惜字”的两方面的含义和体现。 |
B.文章(2)(3)两段论述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惜字”传统及其留下的历史印迹。 |
C.文章(4)(5)(6)段都列举了反面事例来论述“惜字”传统在今天的价值和意义。 |
D.文章第(7)段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全文的主要观点,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
【小题3】为什么要重温、继承和创新“惜字”文化传统?请简要分析。
5.名著阅读- (共1题)
到了南长街口上,祥子乘着拐弯儿的机会,向后溜了一眼,那个人还跟着呢。他几乎忘了地上的雪,脚底下加了劲。直长而白亮的路,只有些冷冷的灯光,背后追着个侦探!…… 一气跑到北口,自行车还跟着呢!他进了小胡同,还跟着!出了胡同,还跟着!
(节选自《骆驼祥子》)
这个侦探一直跟踪着祥子,后来他对祥子做了什么事?请简述。6.作文- (共1题)
大仲马曾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 在你志满意得时,请告别今日,笑着向前走;在你伤春悲秋时,请放下心事,笑着向前走; 在你锥心疼痛时,请擦干眼泪,笑着向前走……
请以“笑着向前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7.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就必须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这是历史规律;改革开放之所以能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民始终挺立在时代发展的潮头,关键要素就在于沿着自己的既定步伐与节奏,不论谁的施压或恫(A.dòngB.tóng )吓,都能“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这是中国经验;不搞甲(A.唯我独尊B.自轻自贱)、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搞以邻为壑、shì②(A.侍B.恃)强凌弱的强权霸道,妥善乙(A.管理B.管控) 矛盾分歧,努力实现持久和平,这是人间正道。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①处选______②处选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处选_____乙处选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基础知识综合:(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