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24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4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酝(niàng) 黄(yùn) 分(qǐ)   人生鼎沸
B.护(kān) 水(zǎo) 蓄(chǔ)  花团锦簇
C.唱(hè)  憔悴(qiáo cuì) 笑(nì)   恍然大悟
D.踉跄(liàng qiàng) 一时(chà)    收(liǎn) 尤然而生
2.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吃饱喝足后,肚子里不停地发出饥肠辘辘的叫声真让人难受。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D.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鲁迅的代表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是《野草》。
B.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C.面壁九年、铁砚磨穿、韦编三绝都是关于勤学苦读的故事。古代军人打仗,头上戴的叫“盔”,身上穿的叫“甲”。
D.西席、西宾是古代对老师的尊称,桃李指学生,桑梓指家乡,杏林指教育界。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奉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小题1】这是一首______诗,押______韵,韵脚有______。
【小题2】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小题3】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臣卑鄙B.可一战
C.可调素琴D.皆美于徐公
【小题2】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选文中的一则,先翻译句子,再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郝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呜叫似的。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多大的意思。
【小题1】下面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选文出自 ,作者为 ,本文主要表现了
A.《五猖会》,鲁迅,表现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B.《阿长与〈山海经〉》,鲁迅,表现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C.《阿长与〈山海经〉》,老舍,表现了“阿长”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D.《五猖会》,鲁迅,表现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小题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作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诗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社戏》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B.《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菜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C.《西游记》中,是我图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它与《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小说。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它与《大学》《中庸》《孟子》。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珍珠与蚌
①一颗珍珠!
②这原来就是一粒,——你是知道的。一粒沙,只不过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它掉入蚌壳里;它不知道自己的棱角,自己的坚硬,可是却给蚌带来了痛苦,——你可以相象:一片灰屑飞进你的眼睛,你会有一种如何的感觉。——于是蚌要挤出它,或者消灭它;然而它没有被挤出,也不会被消灭,它钉住在蚌壳里面,永远给蚌于痛苦。于是在无可奈何之中,蚌以它的唇,以它的肌肉,摩它,舐它,卷动拭察它而且也以涎沫洗它,浸它,润滑它。大海的时间在浪涛的呼啸声中过去……悠长的时间过去了,砂没有离开蚌,却改变了。它变成圆润,光滑,坚硬,半透明,泛着淡淡的暗光,一种永恒不变的光泽。
③哦,一颗珍珠完成了。
④一颗珍珠吗?它本质上是一粒砂;但它却已成为一颗不变色泽的珍珠了!
⑤是永恒的光泽,不变的光泽;但它却一样保有它自己的砂的土色,只不过它会闪柔和美丽的光,闪朴素而真实的光。
⑥但它已有永久的价值了!
⑦请你记取,从一粒砂到一粒珍珠的过程。
⑧可是你也会这样想着吧,砂,它并不是立意要变成一颗珍珠,所以它才向蚌的怀里投入,把生命的光辉求助于蚌;它在投入蚌壳之前和之后都没有想到,然而却无意中给了它以成为珍珠的机缘了。
⑨你也会这样想着吧,蚌,它并非有心要制它一颗珍珠,它根本没有发现它惊人的才干;也并非愿意和痛苦做伴,它坚执的生命却一心想排除痛苦,排除给它以不安的刺激的砂粒;然而在斗争中,它却连自己也难以置信,一颗世间罕见的珍珠已由它完成了!
⑩采珠的人将珠取去,将蚌壳搁弃在海滩上。蚌虽死,衷心却是得到安慰了。
⑪然而你会知道,世界上砂多,珍珠是很少的;浅滩中,许多蚌都因时间给它的衰老而腐烂了肉;而完成珍珠的蚌却是不多的。
⑫于是我想起你来了。
⑬我说:让你的生命的唇坚执的舐咀着痛苦,你来完成珍珠一样的人生,珍珠一样的永恒的光泽。
⑭我说了珍珠和蚌,但我希望你接着就能想到人,时代和生命的真实。
【小题1】读选文第②段,摘录“珍珠孕育过程”的关键动词。
【小题2】第②段中有一个画波浪线的句子“砂没有离开蚌,却改变了”。结合上下文,说说“砂”改变了什么?
【小题3】第⑫段中的“你”指谁?这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小题4】第⑩段中写出了“蚌虽死,衷心却是得到安慰了”请说说“蚌”得到了哪些安慰?
【小题5】结合第④段,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一个人的成长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端砚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
端砚(duān yàn)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
古时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封坑,砚资源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名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端砚、歙砚和洮砚,素来有“三大石质名砚”之美誉。
端砚石出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至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小题1】端砚因何驰名于世?它有哪些优点?
【小题2】第四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名著阅读(共1题)

9.
填空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____________,它的兵器唤做____________________,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___________。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共2题)

10.
请指出下面这则应用文的五处错误。
招领启示
本商场拾到手提包一个,内装人民币468元,手机、信用卡……等物,望失主前来认领。
2001年12月25日
11.
知识积累
书法家杨辛先生曾在“CCTV-10”《百家讲坛》栏目中主讲了《中国书法美学与养生之道》。杨辛先生主要讲了三个观点:书法是心灵的艺术;书法源于自然;书法是美的创造。请你结合他的观点在他下面的三幅书法作品中任选一幅....作简要的欣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