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03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4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躇(chú) 颓(tuí)唐 狼籍(jí) 纵横决荡
B.滞(zhì)留 蹒(pán)跚 遏(è)制 坦荡如砥(dī)
C.秀颀(qí) 炽(chì)热 倔(jué)强 恹恹欲睡
D.濒(bīng)临 俯瞰(kàn) 鲜腴(yú) 潜滋暗长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
B.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C.徐州市民都在努力为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城市而奋斗。
D.这次月考,全班同学普遍语文成绩提高了。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都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作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C.《列子》,即列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D.《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本“书”即书信,题目意为朱元思写给友人的一封信。

2.诗歌鉴赏(共1题)

4.
古诗词鉴赏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以“东皋”、“薄暮”、“望”点明诗人野望的地点和时间,野外一片荒凉,时值苍茫暮色。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C.从全诗看,诗人在暮色时分看见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图,美丽的景色让诗人像田园诗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乐于隐居的生活,整首诗歌弥漫着愉悦的基调。
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文言文阅读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小题1】《〈孟子〉二章》中《富贵不能淫》这一章出自___________,孟子名轲,_________
时期思想家,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岂不诚大丈夫(__________)  (2)戒之曰 (__________)
(3)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  (4)与民由之(__________)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句中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行其道”的“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朱自清《背影》,完成后面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小题1】概括本段内容。
【小题2】在文中a、b、c处填上相应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小题3】文段划横线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小题4】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5.名著阅读(共1题)

7.
名著阅读
它常常在太阳焦灼中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薄翼宽阔而又轻柔,如轻纱、面膜一般,轻轻地拖曳着;前腿形同臂膀,伸向半空。
平时休息的时候,它只是将所有的武器蜷缩在胸口,那个样子看上去不但没有什么攻击性,甚至会让人觉得它是一只衷心祈祷的小昆虫。
以上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文字中的“它”指________,善于利用______________制服敌人。

6.作文(共1题)

8.
题目:触动心灵的一幕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