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苏省阜宁县中考临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二)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952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1/10/18

1.选择题(共4题)

1.

端午节期间(农历五月初五),我市大梅沙海滨公园又迎来大批游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

端午节期间(农历五月初五),我市大梅沙海滨公园又迎来大批游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

下列各组行星中,都属远日行星的是(    )


4.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克:
⑵然后襄公鼓之鼓: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⑵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
【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
  
   
【小题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1题。
感觉
冯骥才
①黄昏时听音乐是一种特殊享受。那当儿,暮色浓深,屋里的一切都迷蒙模糊,没有什么具体清晰的形象映入眼帘,搅乱心脑,心灵才能让听觉牵着梦游一般地飘入音乐的境界中去。哎,你是不是也有此同感?
②我这感觉既强烈又奇妙,以至我怀疑自己有点神经质。记得那次绝对是个黄昏,大概听舒曼的《梦幻曲》吧!家里只我自己,静静的空间灌满了那深沉而醉心的琴音。屋子的四角都黑了,窗前的东西变成一堆分不清的影子,只有窗玻璃上还依稀映着一点淡淡的橘色的夕照。
③我的心像被这音乐洗过一样圣洁。不知是心沉浸在琴音里,还是琴音充满我的心里,一股潜流似的婉转回旋。于是我被感动起来,随之而来,便是动心的感觉渐渐加强,心里的潜流形成一个疾转的漩涡,到了感动的潮头卷起,我忽然不能自已。好像有根无形的搅棒,把沉淀心底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都翻腾起来。说不出是什么难忘的事或感受过的情绪,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甜蜜?忧伤?思念?委屈?已经落空的企盼?留不住的甜美……一下子,大滴大滴的泪珠子竟然自个儿夺眶而出,衣襟很快就湿了一片。我完全不能自制,也不想自制,因为这绝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异常的、令人颤栗的幸福的感觉。平日里,偶然给什么意外的事物触发,也会生出这样一种感觉,却总是一掠而过,从来没有凝聚起来,这样有力地撞击我的心扉。
④然而我不明白,这感觉是怎样来的,是那琴音引来的?到底是哪个旋律、哪个和声打动?奇怪的是,以后,多少次,黄昏时,我设法支开家里的人,依旧在这光线晦暗、阴影重重的安寂的小屋里,独自倚门倾听这支曲子,但再也不曾出现那种忍俊不禁、苦乐交加的感觉了。琴音像一阵微弱的风,难得再在我心中吹起浪头。怎么回事?
⑤感觉是找不到的,只有它来找你。
⑥两年后,我早已忘掉寻觅这感觉的念头,却意外碰到了它。
⑦那是个深秋时节,刚刚下过一场蒙蒙小雨,天色将暮,人在户外,脸颊和双手都感到微微凉意。我才办完一件事回家,走在一条沿河的小道上。小河在左边,蜿蜒又清亮,缓斜的泥坡三三五五坐着一些垂柳;右边是一面石砌的高墙,不知当年是哪家豪门显贵的宅院。这石墙很长,向前延长很远。院内一些老杨树把它巨大的伞状的树冠伸出来。树上的叶子正在脱落,地上积了厚厚一层,枝上的不多。虽然无风,不时有一片巴掌大的褐色叶子,自个儿脱开枝头,从半空中打着各式各样的旋儿忽悠悠落下来,落在地上的叶子中间,立时混在一起,分不开来。大树也就立刻显得轻松一些似的。我踏着这落叶走,忽然发现一片叶子,异常显眼,它比一般叶子稍小,崭新油亮,分明是一片新叶,可惜它生不逢时,没有长足,没有胀满它每一个生命的细胞,散尽汁液与幽香,就早早随同老叶一同飘落。可是,大自然已经不可逆地到了落叶时节,谁又管它这一片无足轻重的叶子呢!我看见这涂了一层蜡似的翠绿的叶面上注着几滴晶亮的水珠,兴许是刚才的雨滴,却正像它无以言传的伤心的泪。它多么热爱这树上的生活——风里的喧哗,雨里的喧闹,阳光里闪动的光华,它多么渴望在这树上多多留连一刻。生活,尽管给生命许许多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谁愿意丢弃它?甚至依旧甘心把一切奉献给它。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对你的奉献?永远是希望吗?
⑧我怜惜地拾起这片绿叶,抬眼一望,蓦然发现高高的、被雨淋湿发暗的墙头上,趴着一只雪白的猫,呆呆瞧着我;杨树深处,有两扇玻璃窗反映着雨后如洗的蓝天,好像躲在暗处的一双美丽的眼睛……突然,就是这突然的一下,我被莫名地感动起来。那次听音乐时所产生的异样的感觉,又一次涌入我的心中,在我心里翻江倒海地搅动起来,视觉又一次被止不住的大股热泪遮挡住了。我站在满地褐黄斑驳的落叶中间,贪婪地享受这又甜又苦的情感,并让这情感尽情宣泄和延长,多留它一些时候。谁知它只是这一小阵子,转眼竟然雾一般渐渐消散。好似一下子都拥聚与凝结起来的事物,又一下子分散开来,抓都抓不着。咦,这是怎么回事?
⑨我手里拈着这片闪光而早落的叶子,痴呆呆地站着。
【小题1】文章开头写“黄昏时听音乐”的情景有何特点?有什么样的作用?
【小题2】文章第③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用意?
【小题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对你的奉献”这句话含义的理解。
【小题4】作者在文中写道了两次不同寻常的感觉,联系全文说说作者的两次感觉有什么异同。

4.名著阅读(共1题)

7.
名著阅读。(6分)
①汤姆和蓓姬在洞中历险迷了路,后来安然脱险。他们哪些做法是可取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浒传》中农民起义事业发展到顶点的标志是什么?此后反抗斗争的战绩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表达(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9分)
①苏州馆位于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中部系列展馆B1—13馆内,展出主题为“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展馆为两层结构,488平米的展馆区域里浓缩了苏州2500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②馆内有粉墙黛瓦,假山长廊,小桥流水……等。③在数十位婀娜多姿的江南丽人的映衬下,展馆更显姑苏迷人的古韵今风;耳边响起的吴侬软语《苏州好风光》更让游客设身处地地来到了苏州。
(1)第②句是个病句,请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在句子上加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用相应的词语替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上面的文段,用简洁语言概括“苏州馆”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9.
作文。
请以“难忘那一缕芳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自定立意,写出真情实感;
③字迹工整,书面整沾;
④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