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得禄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921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3/31

1.选择题(共6题)

1.
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草木萌发 周而复始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B.天空晴朗 大地苏醒 冰雪溶化 草长莺飞
C.采积种子 花香鸟语 次第开放 物候观测
D.不毛之地 川流不息 丢三落四 衰草连天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 常常 可  肯定B.似乎 一直 可  应该
C.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D.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
3.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分别是()
A.说明  拟人、比喻
B.叙述  拟人、比喻
C.描写  对偶、拟人
D.抒情  比喻、拟人
4.
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地球上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多年左右前形成的。
B.汽车实际上是造成所有空气污染(特别是城市中空气污染)、引起酸雨和全球温度上升的基本途径。
C.音乐家贝多芬,之所以拥有如此崇高的荣誉,关键在于他的作品以及他作品独特的震撼力。
D.这次展览会上,人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各地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5.

“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6.若集合A={﹣1,1},B={0,2},则集合{z|z=x+y,x∈A,y∈B}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人名)。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咸(_____)
②邑人(_____)
③绝境(_____)
④无论(_____)
⑤不足(_____)
【小题3】翻译画线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小题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小题5】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6】桃花源人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质足纲寡毛目。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中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③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④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
⑤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易管理等特点,很适合规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小题1】第②段加点的“其”指代__________,画横线句是第三段中的________句。
【小题2】分别概述蚯蚓被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的原因。
【小题3】第③段列举美国和日本两国有关蚯蚓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小题4】说说第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⑤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10.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    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4)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5)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小题1】在第(1)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小题2】第(2)段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小题3】请根据第(3)段文字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学。
【小题4】选文第(4)、(5)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1.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留心观察街上店名,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它们语言简洁,内涵丰富。请你说说下面店名的含义。
①“好又多”(超市名)________。
②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12.
作文
从小学到初中,生活看起来简单平凡,实际上却也多彩多味,充满了酸甜苦辣……
请你从“酸甜苦辣”中任选一种或几种“味”,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