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结课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9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8

1.选择题(共3题)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门(kǎn) 怅(chóu) 染(xuàn) 碍(zhì)
B.芽(pēi) 迷(wǎng) 狡(xiá)  候(cì)
C.红(fēi)  时(zhàn) 或(jiàn) 恐(hè)
D.洞(suì)  号(chuò) 难(jié)  行(wā)
2.
下面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纤绳 簇新 不屑置辨 浮光掠影
B.聪颖 劝诫 味同嚼腊 文采藻饰
C.胆怯 意境 吹毛求疵 朝霞暮霭
D.真挚 呻吟 富丽堂皇 寻张摘句
3.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和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B.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C.蝴蝶纵有千般不是,还是有一桩长处:不作室中物!飞,则飞于野,舞,则舞于田。
D.有人发出设立《中国手书日》的号召,呼吁人们在一年中的某一天,用手书的方式写一封家书,记一篇日记,抄几首古诗词。

2.诗歌鉴赏(共1题)

4.
下面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B.“年少万兜鍪”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
C.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南宋朝廷强兵富国政策的赞赏。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同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般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微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肉食者   鄙:目光短浅
B.曰 对:回答。一般是下对上的回答。
C.小大之   狱:监狱,牢房。
D.辙乱旗   靡:倒下
【小题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项是(   )
A.又何间焉B.虽不能察
C.登轼而望之D.小惠未徧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及战争的结果,说明只要政治上取信于民,就一定能取得战争的全面胜利。
B.文中详写在长勺之战前后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言行,略写战斗的场面,重点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C.“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击的有利时机。
D.本文到面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面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6.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武艺绝人。孝宗召见,大悦,赐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金人闭榷场”、塞城门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守城者开北门遁。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

(《宋史·列传一六一》)

(注)①榷场:宋辽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②济:增援。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④旋:不久,很快。⑤缒:用绳索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敌已知吾济之日矣 师______
②固不受   辞______
【小题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
【小题3】根据文中记载,概括毕再遇的特点。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五花山下收土豆的人

迟子建

①这世上最出色的染匠,一定就是秋霜了,只要它来了,青山就改变了颜色。初霜来的时候,树叶只是微微转黄,这时节的山峦看上去更像是洋溢着丰收气息的麦田。到了第二场霜降临之后,浅黄的树叶变得金黄或浅红,山峦有如戴上下一顶顶红黄相同的呢毡帽。而如果你沐浴着第三场更为浓重的霜走进森林,你是想看到什么颜色就能看到什么颜色。树叶大多是金黄和金红的,但也有黄中带粉、粉中含翠、翠中生红、红中隐紫、紫中有褐的,这时的山峦分明就是一个春天的花园,五彩缤纷的。我们把此时的山峦称作“五花山”。

②五花山簇拥着我们的时候,大雁向南飞了,河水流动得平缓了,天空中的云朵没有盛夏时多了,天显得格外地高、格外地蓝。人们把形形色色的菜籽吊到山墙上,开始了秋收。而秋收中最苦最累的活儿,就是起土豆。

③土豆既能做蔬菜,又能当主食,还能作为家畜的饲料,在那个粮食需要定量供给的年代,土豆被广泛种植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家种上一两亩,那算是少的了;平平常常的人家都要有三四亩;而那些人口多的人家,种七八亩是很普通的。所以说秋收在我们那里,等于是“起土豆”的代名词。人们见了面跟对方说的话往往是“起土豆了吗”,或者是“你家今年能收多少麻袋土豆”。

④起土豆的工具是二齿子和三齿子。当然也有四齿子,但它因为密度高而容易伤着土豆,用它的人家很少。二齿子和三齿子是铁制的,它们的形状常使我联想到“M”和“N”的拼音字母,一握着它们,就老是想发鼻音。人们去离家较远的大地起土豆时,要拉起手推车。去的时候,手推车上放置着二齿子三齿子、空的麻袋、土篮等工具,当然,也要带上水壶和午饭。回来的时候,饭没了,水壶也空了,先前还明晃晃的铁齿上沾满黑油油的泥土,手推车上满载着用麻袋摞起来的土豆。若是赶上晴好的天气,车行起来还不吃力,而要是赶上秋雨连绵,路面的水洼一个连着一个的话,车轮往往会陷在泥泞中,几个人合力拉它,它也只是徘徊,最后只得回镇子朝养了牛的人家借牛,把手推车给从泥潭中拖出来。所以那些养了牛的人家,一到起土豆的时候就很牛气。

⑤人们把土豆运到家后,会把它们划分为三类:又大又光滑的是最好的,它们会被下到菜窖中,一部分作为来年的种子,一部分留做食用;那些中不溜的属于第二类,它们也会被下到菜窖中,作为越冬蔬菜;而那些跟驴粪蛋一样小的、青着半边脸的、被铁齿刨得满脑子都是窟窿的,属于最次的一类,它们通常是被埋在菜园的坑里,没被冻着时由人削削拣拣地随吃随取,等雪降临之后就喂了猪了。土豆地都在山下开阔的平地上,所以起土豆累了,就可以坐在地上欣赏五花山。这时候再鲜艳的鸟进了森林,也会慨叹自己的羽毛不如树叶绚丽。当你低头刨出一堆土豆时,就觉得那大大小小的土豆不是乳黄色的了,而是彩色的了。人们回家的时候,手推车上麻袋的缝隙中往往插着一支小孩子歇息时跑到山上折来的色彩缤纷的树枝,它像一枝灿烂的花,把秋天给照亮了!

⑥溜土豆就是在收获过的土豆地上,再沙里淘金地寻觅仍被遗落在土中的土豆。溜土豆通常要使用四齿子,它的铁齿间隙窄,搜寻土豆的几率高。通常被留下的土豆都不是很大,所以这样的土豆拿回家去,通常是洗一洗后连皮蒸了吃,或者是用叉子磨成粉了。溜土豆的都是如我一样的孩子,大人们是不屑做这种活儿的。我每年都要去溜土豆,其实家里并不缺那点土豆,我只是喜欢在光秃秃的大地上再打捞一份惊喜罢了。那感觉很像是在寻找宝藏。

⑦我溜土豆的时候,常常会遇见住在北山的刘家的孩子,他们两人一伙,提着麻袋,在别人家的土豆地里溜得格外仔细。经他们溜过的土豆地,可以说是光光溜溜的了。所以一看到他们,我就避开了。他们很有眼力和经验,知道哪片地的哪个地方会有幸存的土豆,每天都会溜上半麻袋到一麻袋的土豆。他们见了我们也不打招呼,只不过有时会顽皮地打几声口哨。有的时候溜土豆溜累了,我坐在地上歇息的时候,会看到黑油油的土地上,那几个穿着暗淡衣裳的孩子,弯腰弓背溜土豆的情景。他们和他们面前的土地是那么暗淡,而他们背后的五花山则是那么的绚烂。他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可他们因为他们的劳动。而成为了我眼前这巨幅画卷中最生动、最永恒的一部分

(有刪改)

【小题1】请结合全文,分析开篇对五花山描写的作用。
【小题2】文章情感真挚,充满生活气息。很多细节描写都能反映出“我”对起土豆这项活动的熟悉和喜爱。从文中④-⑥段选取一个有这样特点的句子,摘抄下来,并简述你体会到的意味。
摘抄:
意味:
【小题3】下面对本文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从自然景物写起,又写到了起土豆的人和事,行文流畅,情感真挚。
B.文章回顾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在那个物质缺乏的时代,溜土豆给她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C.在绚烂的五花山下,溜土豆的北山刘家孩子显得暗淡,可见人类在自然面前显得多么渺小和单调。
D.如果说五花山是这幅油画的大背景,斑斓的色彩是它的主色调,那么油画核心就是起土豆的人。
【小题4】结合句中加点词语,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8.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披着回租贷、培训贷等“新马甲”的校园贷,现在借尸还魂。如今,大学新生步入校门,涉世不深,往往对校园贷缺乏基本认知,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猎物”。

对臭名昭著的变种校园贷应依法从重处理,否则后某不堪谈想。校园贷的危害已无须赘言,防范大学新生被坑,无非两种途径,一是让校园贷远离大学生,这需要依法严惩以身试法者;二是让大学生远离校园贷,这需要普及财商教育,特别是在大学新生的开学第一课中融入财商元素。

受传统的义利观影响,国人似乎羞于逐利,耻于谈钱,更遑论财商教育。多年前,一本名为《富爸爸穷爸爸》的书风靡一时,书中的“财商”概念是渐为人接受,但财商教育并未为人熟知。目前一些学校已试水财商教育,但只是星星点点。

有学者认为:“在所有的人生教训中,‘钱’和‘人际关系’的教训最深刻,因为它们最无常。”说到财商教育,不少人就会想到赚钱。这是对财商教育的误读或窄化理解。完整意义上的财商教育,既包括正确对待金钱的态度,也包括如何支配财富:既包括如何挣钱,也包括如何防止被骗,像提醒孩子别成为校园贷围猎的对象,也是其中应有之义。

推进财商教育,应从早从小抓起。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在幼儿园时期,家长和学校就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财富观培养,而不是等到孩子长大成人才忙不迭补课。据报道。“股神”巴菲特年仅6岁时,就以每箱25美分的价钱在爷爷的杂货店购买一箱可乐,然后加价在附近兜售。这与家庭熏陶有关,恐怕也与社会氛围有关。

推进财商教育,应从设置课程开始。在中小学期间,就可以适当设置相应的财富课,这种设置不是点缀的,老师上课也不能走形式。如果只是赶时髦,盲目追风,或者把财富教育当成应行舆论的工具。财富课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推进财商教育,还可以多些案例分析,特别是让学生有实战体验。一定程度上说,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锤炼,学生不仅对此类诈骗洞若观火,免于被骗,还能真正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对财富有更深刻理解和把握。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短期内受到系统的财商教育并不现实,但这不妨碍学校通过提醒来强化他们的防骗意识。在一起起校园贷事件之后,教育部曾明确要求,“各高校要认具做好学生的教育,加强对学生金融知识的教育,加强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引导学生不要上当受骗。”换言之,就是要不失时宜地推进财商教育。目前看,问题不是出在制度层面而是出在执行层面。

在市场经济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有理由比前人更懂得何为真正有意义的义利观,也有责任通过财商教育来涵养正确的财富观,以更好地利己利人。把财商教育当成终身教育,是时候了。

(摘编自王石川《高校开学第一课应融入财商教育》)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园贷曾经使不少大学生上当受骗,现在它又披着若干“新马甲”。借尸还魂了。
B.让校园贷远离大学生,这不仅需要依法严惩以身试法者,还需要有效解决少数学生的经济困难。
C.《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多年前曾被广泛阅读,使人们逐渐接受了“财商”的概念。
D.不少人对财商教育有误读或窄化理解,比如认为财商教育就是教人如何去挣钱。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人羞于逐利,耻于谈钱,更遑论财商教育的现状主要是受传统的义利观影响。
B.在发达国家,家长和学校对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就进行有意识的财富观培养。
C.经过多次案例分析和实战体验,学生既可不被骗,还能真正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D.教育部要求是要不失时宜地推进财商教育。而有些高校并没有执行好这一要求。
【小题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财商教育,文章交代背景、指出误读或窄化理解,然后解释了它的内涵。
B.文章指出推送财商教育可以从早从小抓起、从设置课程开始等三个方面进行。
C.文章阐述了系统的财商教育,也论证了学校强化大学新生防骗意识的必要性。
D.文章提出我们有责任通过财商教育来涵养正确的财富观,并举例进行了论证。

5.语言表达(共1题)

9.
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太忙,生命太短,握 在手,掏 于心。

忙累了,就歇一歇,随清风漫舞,看绿植 ;心烦了,就静一静,与花草凝眸,与山水对视;走急了,就緩一缓,和自然对话,和自己微笑。

生活 ,心自无忧。记住生活没有绝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没有尽头,只有看不透。

A.淡泊   清欢   摇荡   有序
B.清欢   淡泊   摇曳   有趣
C.淡泊   清欢   摇荡   有趣
D.清欢   淡泊   摇曳   有序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综合性学习。
(1)现在,大小街道时常可以见到彩票站,热衷买彩票的人也有不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阅读下面的饼状图,根据具体数据写出两个结论,要求不出现具体数字,每个结论不超过20字。

7.命题作文(共1题)

11.
请以“ 的力量”,介绍你生活中的故事、旅途中的见闻,并写出你思考的收获……
要求:先补全题目,不少于600字,内容充实,立意明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