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落寞 晕(yùn)圈 谦(qiān)卑 大彻大悟 |
B.秀颀 袅(niǎo)挪 蹂躏(lìn) 吹毛求疵 |
C.镂空 冗(róng)杂 自艾(yì) 鸦鹊无声 |
D.慨叹 骁(xiāo)勇 匮乏(kuì) 稍纵即逝 |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著名教学论专家杨启亮先生的话震撼心灵:“每每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写字,不喜欢汉语言文学,不喜欢千古传诵的诗词歌赋,----无知于中国传统文化,就像看到黄河---- 一样,会----感慨却欲哭无泪,这真是令人----的语文教学的命运,因为语文是母语,母语是母亲说的话……”
著名教学论专家杨启亮先生的话震撼心灵:“每每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写字,不喜欢汉语言文学,不喜欢千古传诵的诗词歌赋,----无知于中国传统文化,就像看到黄河---- 一样,会----感慨却欲哭无泪,这真是令人----的语文教学的命运,因为语文是母语,母语是母亲说的话……”
A.茫然 截流 凄然 心灰 |
B.凄然 截流 茫然 心碎 |
C.凄然 断流 茫然 心灰 |
D.茫然 断流 凄然 心碎 |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
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
C.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 -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
D.“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 |
2.文言文阅读- (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浦阳郑君仲辨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①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②。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③,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注】①膂:脊骨。②瘳:病愈。③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2】为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是( )
【小题3】下面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浦阳郑君仲辨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①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②。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③,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注】①膂:脊骨。②瘳:病愈。③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为不足患 足:值得 |
B.三月而神色始复 始:开始 |
C.甚将延乎肝膈 延:蔓延 |
D.常发于至微 微:细微 |
A.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 |
B.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 |
C.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 |
D.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 |
A.本文记叙了一位健壮的人因手指上生了一个小疹子,不及时求医,险些送命的事例。 |
B.如果郑仲辨在他的手指刚肿起时及时就医,医生有把握在一天之内将他的手指治好。 |
C.医生采用内服汤药、外敷膏药的方法,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将郑仲辨肿起来的手指治愈。 |
D.本文告诉我们: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座村庄的消失
杨小波
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而无可挽回的消失。时间的间隔让我每一次都能清楚地看见它向消失迈进的步伐,尽管那步伐细微得如一个人一天内的衰老。
当踏上柔软的泥地,一股亲切的气息差一点让我跌跪在地,虽然早已对这次归来有了准备。沿着开满野花的小路,一步一步走近那绿树掩映的村庄,走近那清清油池塘也盛不下的记忆时光。
田野的风挟裏着青青麦苗和金黄油菜花散发出的浓郁芬芳钻进鼻孔,瞬间涤净了我的五脏六腑。原谅我的粗心,我还从没仔细看过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的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碧绿被一大块一大块的金黄整齐地划割,划割开碧绿与金黄的田埂上缀满青翠的草和连绵的小野花,间或露出一垄黄褐色的泥土,碧绿金黄尽头的村庄深藏在青葱森郁的树丛中。我也第一次发现绿竟有如此丰富的层次与差别,鹅黄浅嫩,过渡自然,独立鲜明,展现尽你能想像出的每一种差别的绿色。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浮在万绿丛中的叶。
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可阻挡不住它的衰亡,像一个人那样的衰老死亡。不见了小时候攀爬、粘过鸣蝉的裳梨树,新生出的刺槐树秧密密匝;在墙洞里掏过蜜蜂的泥墙已将塌倾倒;环绕村庄曾让我整天都泡在清清水里的池塘正裸露出碟子样浅浅胸膛,仿佛一步就能跨过。那枯死的皂角树,渐被荒草湮埋的塘埂,於塞欲平的沟渠——这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村庄。
随着一群又一群人如蒲公英种子般纷纷飘离村庄,村庄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直至消失。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
村子里很静,少见人影,尤其是年轻人,更少见十年内建成的房屋。我静静地走着,像行走在一个荒寂的古庙,偶尔听见一两声鸡鸣,遥远得如同是在梦中。女儿蹦蹦跳跳,奔向前方矮墙下卧着的大黑狗。我顿时头皮发紧、双腿软麻!那狗竟懒得睁开眼皮,只是有些无奈地掉转了一下嘴巴。我简直怀疑它是否就是一只狗。很难想像,若在十几年前,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村里早已是狗叫声连成一片。
迎接我们的大伯热情地端出烟茶瓜子。从他弯曲的身躯,我感受到了他像村庄一样的衰老。或许,他正是这座村庄的缩影。
站在村头,穿过层层碧绿和片片金黄,向东望去,紧依公路两侧,一片林立的黄墙红瓦,那是一个繁盛热闹的集镇。一座曾经的村庄,一座城市的童年,正与身后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转过身,向西望去,是一座隆起的土丘,土丘上密布着一排排黄土堆垒的坟茔,整齐森然,芳草萎萋。
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同样,一座城市的兴起,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只不过,维系城市记忆的方式往往要依靠发黄纸页上的墨色的文字。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城市兴起于村庄,正如当初村庄诞生于荒野,脚下的荒野也许正掩埋着远古的都市。这只是一种替换,一种轮回,城市与村庄的区别只是时间。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
(选自《散文》2007年第8期)
【小题1】作者记忆中的那个村庄是个怎样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又是个怎样的村庄?请概括回答。
【小题2】解释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
【小题3】文中插入对村中大黑狗的描写有什么特别的用意?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4】文章结尾一段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一座村庄的消失
杨小波
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而无可挽回的消失。时间的间隔让我每一次都能清楚地看见它向消失迈进的步伐,尽管那步伐细微得如一个人一天内的衰老。
当踏上柔软的泥地,一股亲切的气息差一点让我跌跪在地,虽然早已对这次归来有了准备。沿着开满野花的小路,一步一步走近那绿树掩映的村庄,走近那清清油池塘也盛不下的记忆时光。
田野的风挟裏着青青麦苗和金黄油菜花散发出的浓郁芬芳钻进鼻孔,瞬间涤净了我的五脏六腑。原谅我的粗心,我还从没仔细看过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的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碧绿被一大块一大块的金黄整齐地划割,划割开碧绿与金黄的田埂上缀满青翠的草和连绵的小野花,间或露出一垄黄褐色的泥土,碧绿金黄尽头的村庄深藏在青葱森郁的树丛中。我也第一次发现绿竟有如此丰富的层次与差别,鹅黄浅嫩,过渡自然,独立鲜明,展现尽你能想像出的每一种差别的绿色。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浮在万绿丛中的叶。
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可阻挡不住它的衰亡,像一个人那样的衰老死亡。不见了小时候攀爬、粘过鸣蝉的裳梨树,新生出的刺槐树秧密密匝;在墙洞里掏过蜜蜂的泥墙已将塌倾倒;环绕村庄曾让我整天都泡在清清水里的池塘正裸露出碟子样浅浅胸膛,仿佛一步就能跨过。那枯死的皂角树,渐被荒草湮埋的塘埂,於塞欲平的沟渠——这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村庄。
随着一群又一群人如蒲公英种子般纷纷飘离村庄,村庄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直至消失。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
村子里很静,少见人影,尤其是年轻人,更少见十年内建成的房屋。我静静地走着,像行走在一个荒寂的古庙,偶尔听见一两声鸡鸣,遥远得如同是在梦中。女儿蹦蹦跳跳,奔向前方矮墙下卧着的大黑狗。我顿时头皮发紧、双腿软麻!那狗竟懒得睁开眼皮,只是有些无奈地掉转了一下嘴巴。我简直怀疑它是否就是一只狗。很难想像,若在十几年前,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村里早已是狗叫声连成一片。
迎接我们的大伯热情地端出烟茶瓜子。从他弯曲的身躯,我感受到了他像村庄一样的衰老。或许,他正是这座村庄的缩影。
站在村头,穿过层层碧绿和片片金黄,向东望去,紧依公路两侧,一片林立的黄墙红瓦,那是一个繁盛热闹的集镇。一座曾经的村庄,一座城市的童年,正与身后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转过身,向西望去,是一座隆起的土丘,土丘上密布着一排排黄土堆垒的坟茔,整齐森然,芳草萎萋。
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同样,一座城市的兴起,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只不过,维系城市记忆的方式往往要依靠发黄纸页上的墨色的文字。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城市兴起于村庄,正如当初村庄诞生于荒野,脚下的荒野也许正掩埋着远古的都市。这只是一种替换,一种轮回,城市与村庄的区别只是时间。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
(选自《散文》2007年第8期)
【小题1】作者记忆中的那个村庄是个怎样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又是个怎样的村庄?请概括回答。
【小题2】解释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
【小题3】文中插入对村中大黑狗的描写有什么特别的用意?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4】文章结尾一段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温暖的“时间银行”
①从第一家“时间银行”成立至今,美国现已有115家“时间银行”,还有100余家正在酝酿中,并已经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受益者近2亿人。
②“时间银行”模式是这样的:每个人工作时间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一小时服务,换别人的一小时服务;而且不用马上兑换服务,先在“时间银行”储存起来,需要时再提出来换取别人的服务。
③与原始的以物易物不同,“时间银行”的所有顾客,不用互相提供服务,每个人的所有工作,最终以“时间币”的形式体现价值,无论为别人做什么事情,每工作一小时的报酬均为1个“时间币”。
④“时间货币”与一般货币不同,它不像传统货币那样,可能因汇率贬值而导致财产缩水,它不仅不会贬值,还可以储存,也可以转让,甚至还能预支,交易时也不用纳税。
⑤家住宾夕法尼亚州阿伦敦的28岁姑娘玛丽亚·比利亚克雷塞斯,计划于今年5月结婚。而就在筹备婚礼时,因手头紧而犯愁。关键时刻,她想到了所在社区的“时间银行”,便提出自己用一个月时间,以担任医疗翻译、帮人照看宠物等方式来获取“时间币”,再用这些“时间币”換取自己婚礼的所需。
⑥一个月后,玛丽亚赚够了足够的“时间币”,然后从容不迫地举行了婚礼。婚礼当天,和她一样在“时间银行”赚取“时间币”的一位化妆品销售员顾客,为她精心化好新娘妆,另一位在“时间银行”打工的蛋糕师,也为她送来了一个7层高的结婚蛋糕,这些都让玛丽亚喜出望外。整场婚礼隆重而热烈,刚好花去了玛丽亚一个月所赚取的200个“时间币”。换算下来,为她节省了大约2000美元。玛丽亚说:“如果单靠自己的力量,去规划哪怕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小事,不仅要花费我不少美元,还要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但借助了‘时间银行’这个外力,一切都很容易得到了解决,确实一举两得!”
⑦实践证明,“时间银行”能让拥有时间的人,以计时劳动换取自己的所需,既化解了眼前的经济窘境,又有助于邻里团结,使每个人在找到自己生命另一扇窗的同时,也让需要援助的人从别人的帮助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⑧正如首先在美国创立“时间银行”的埃德加·卡恩所言:“这个世界目前最需要的是重建信任,以及确立新的人生价值。所以对‘时间银行’来说,总有广阔的生存空间。我始终相信,‘时间银行’会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回馈,而受回馈的每个人,也会感到生活比以前更溢暖,更幸福。”
【小题1】下列对“时间银行”或“时间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关于“时间银行”的意义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温暖的“时间银行”
①从第一家“时间银行”成立至今,美国现已有115家“时间银行”,还有100余家正在酝酿中,并已经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受益者近2亿人。
②“时间银行”模式是这样的:每个人工作时间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一小时服务,换别人的一小时服务;而且不用马上兑换服务,先在“时间银行”储存起来,需要时再提出来换取别人的服务。
③与原始的以物易物不同,“时间银行”的所有顾客,不用互相提供服务,每个人的所有工作,最终以“时间币”的形式体现价值,无论为别人做什么事情,每工作一小时的报酬均为1个“时间币”。
④“时间货币”与一般货币不同,它不像传统货币那样,可能因汇率贬值而导致财产缩水,它不仅不会贬值,还可以储存,也可以转让,甚至还能预支,交易时也不用纳税。
⑤家住宾夕法尼亚州阿伦敦的28岁姑娘玛丽亚·比利亚克雷塞斯,计划于今年5月结婚。而就在筹备婚礼时,因手头紧而犯愁。关键时刻,她想到了所在社区的“时间银行”,便提出自己用一个月时间,以担任医疗翻译、帮人照看宠物等方式来获取“时间币”,再用这些“时间币”換取自己婚礼的所需。
⑥一个月后,玛丽亚赚够了足够的“时间币”,然后从容不迫地举行了婚礼。婚礼当天,和她一样在“时间银行”赚取“时间币”的一位化妆品销售员顾客,为她精心化好新娘妆,另一位在“时间银行”打工的蛋糕师,也为她送来了一个7层高的结婚蛋糕,这些都让玛丽亚喜出望外。整场婚礼隆重而热烈,刚好花去了玛丽亚一个月所赚取的200个“时间币”。换算下来,为她节省了大约2000美元。玛丽亚说:“如果单靠自己的力量,去规划哪怕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小事,不仅要花费我不少美元,还要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但借助了‘时间银行’这个外力,一切都很容易得到了解决,确实一举两得!”
⑦实践证明,“时间银行”能让拥有时间的人,以计时劳动换取自己的所需,既化解了眼前的经济窘境,又有助于邻里团结,使每个人在找到自己生命另一扇窗的同时,也让需要援助的人从别人的帮助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⑧正如首先在美国创立“时间银行”的埃德加·卡恩所言:“这个世界目前最需要的是重建信任,以及确立新的人生价值。所以对‘时间银行’来说,总有广阔的生存空间。我始终相信,‘时间银行’会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回馈,而受回馈的每个人,也会感到生活比以前更溢暖,更幸福。”
【小题1】下列对“时间银行”或“时间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时间银行”里,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服务去兑换别人相同时间的服务。 |
B.与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不同,“时间银行”里所有顾客之间不用互相提供服务,每个人的所有工作,最终以“时间币”的形式体现价值。 |
C.在“时间银行”里,无论为别人做何事,工作1小时的报酬都是1个“时间币”。 |
D.“时间币”同一般货币的最大区别是可储存、可转让、可预支,交易时还不用纳税。 |
A.“时间银行”能让拥有时间的人的劳动换取自己的所需。 |
B.“时间银行”之所以能化解了眼前的经济窘境,是因为它有助于邻里团结。 |
C.“时间银行”能让需要援助的人从别人的帮助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
D.“时间银行”能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回馈,而受回馈的每个人,也会感到生活比以前更溢暖,更幸福。 |
A.在“时间银行”里,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是平等的,换取的服务以不用马上兑换,可以先在“时间银行”储存起来。 |
B.每个人在“时间银行”里的工作是不分髙低贵贱的,如果各成员计较个人得失,不相互信任,“时间银行”就无法正常运转。 |
C.“时间银行”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会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回馈。因此,“时间银行”会让每个人都感到比以前更温暖、更幸福,这是埃德加•卡恩愿望和信念。 |
D.人们在“时间银行”里以计时劳动换取自己的所需,因此,趁年轻时在时间银行里存储大量时间币,年老后就一切无忧了。 |
4.综合性学习- (共1题)
8.
“沟通”是现代人很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班级以“现代人的沟通”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们小组准备开展以“消除障碍,畅快沟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从不同方面设计三个可行的活动方案。(要从活动内容和活动目的将活动的设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述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班承担了学校的“消除障碍,畅快沟通”为主题的活动,很多同学认为中考临近时间很紧,学习成绩就是王道,不需要沟通等理由。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字数100--1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你们小组准备开展以“消除障碍,畅快沟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从不同方面设计三个可行的活动方案。(要从活动内容和活动目的将活动的设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述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班承担了学校的“消除障碍,畅快沟通”为主题的活动,很多同学认为中考临近时间很紧,学习成绩就是王道,不需要沟通等理由。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字数100--1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