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859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9/11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涉足    迷散    熙来攘往    踌躇不绝
B.憧憬    不屑    走投无路    陈词烂调
C.浏览    沐浴    出谋划策    邪魔鬼祟
D.沉淀    撺掇    忘呼所以    谈笑风生
2.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体育老师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
B.几十年过去了,国文老师讲课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
C.在白驹过隙的一瞬,我们已进入初中两个多月了。
D.众目睽睽的世界杯足球赛,在人们的期待中拉开了帷幕。
3.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B.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江边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D.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C.明天是去北京?还是去上海
D.刚到四十岁,孩子们就说我“落伍”了。

2.诗歌鉴赏(共1题)

5.
对下面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B.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C.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D.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三虱争讼
《韩非子·说林下》
三虱食彘,相与讼。
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
三虱曰:“争肥饶之地。”
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ƒ?若又奚患?”
于是,乃相与聚嘬其身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
注释:①彘(zhì):猪。②奚:什么,何。③腊:祭名,古代在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十二月也叫腊月。腊祭时用猪当祭品以庆佳节。茅:官菅(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类,用茅烧开水去猪毛。燥:楚人名火为“燥”。④嘬(zuō):叮、吸吮、咬。⑤臞(qú):瘠、瘦。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争肥饶之地。争
②人乃弗杀。乃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于是,乃相与聚嘬其身而食之。
【小题3】本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题1】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差强人意B.参差不齐C.成绩差D.出公差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小题3】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氛围?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回答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小题1】这段文字作者调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感官,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泥墙根一带”的景色。
【小题2】这段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小题3】作者写百草园中的景物时,先用两个“不必说”,再用“单是”引出下文。这里作者采用了由     的写法。

5.作文(共1题)

9.
有一位哲人说,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物,都给了我们许多的帮助、教益和启迪。
请以“感谢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章要抒写真情实感。
(3)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