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县棋山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语文科模拟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847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6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B.在中州地面,四通八达,乃是藏污纳垢之地,英雄荟萃之区,非小地方可比。
C.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把她多日来积于心中郁郁寡欢的情绪一扫而光。
D.多看这作品,积累好词佳句,无可置疑,这对写作文是有帮助的。
2.
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删掉“不”字)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将“不管”改为“尽管”)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伪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将“伪造”改为“生产”)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删掉“会不会”)

2.字词书写(共1题)

3.
根据拼音,在句内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话。
①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jié zé(___________)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②这位客人不无ɡān ɡà(_____________)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首主人的脸。
③jīng xīn dòng pò(______________)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
④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hè lì jī qún(_______________)、引人注目的可能。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4.

公孙仪嗜鱼而拒馈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②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③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④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夫子:对老师的尊称。③唯:正因为。④下人:低就人,退让人。
【小题1】选出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一国尽争鱼而献之/惟长堤一痕B.公仪子不受/受之于天
C.有下人之色/天山共色D.夫即受鱼/即书诗四句
【小题2】用“/”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即 无 受 鱼 而 不 免 于 相 虽 嗜 鱼 我 能 长 自 给 鱼
【小题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孙仪是个怎样的人?
5.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描述了在特定时间偶然见到的幽美月色,借以表达特定情意。
B.文中“闲人”一词的内涵丰富:既有赏月的欣喜,漫步悠闲,又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C.本文叙事、写景、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着重突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抑郁和愤懑之情。
D.文末几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藤野先生》(节选)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2】“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和“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句中的“他们”分别指谁?
【小题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5.作文(共1题)

7.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你成长的历程中,有时一个平凡或伟大的人,一句平常或深刻的话,一件普通或重大的事往往能改变你的思想,你的性格,甚至你的命运。
请以《 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注意: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