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各项摘自课文。其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花脸,眼角雄俊地吊起,有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 |
B.口哨声悠长而柔和,神奇而缥缈,它渐渐漂散在空中,余韵袅袅。 |
C.鹦鹉镙号停在海底,静静观赏着那令人眼花潦乱的海底奇光。 |
D.克隆人体细胞是一项坚苦的研究工作,索幸科学家们研制成功了。 |
2.
下列各项摘自知识卡片。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汉语语调一般有三种:降抑调、高升调、平直调。用来表示疑问语气的时候多用高升调。 |
B.比较是常用写作手法,它能使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例如《凡卡》中用比较手法来突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
C.叙述也称“记叙”,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之分。《花脸》一文的叙事就是比较典型的顺叙。 |
D.科幻小说又称“科学幻想小说”,大多超越现实,情节离奇,与《海底奇光》这样完全纪实的文章风格迥异。 |
2.诗歌鉴赏- (共1题)
3.
古诗阅读
(甲) 十六字令 (乙)望岳(节选)
*** 杜甫
山, 造化钟神秀,
刺破青天锷未残。 阴阳割昏晓。
天欲堕, 荡胸生层云,
赖以拄其间。 决眦入归鸟。
【小题1】解释词语 钟: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甲) 十六字令 (乙)望岳(节选)
*** 杜甫
山, 造化钟神秀,
刺破青天锷未残。 阴阳割昏晓。
天欲堕, 荡胸生层云,
赖以拄其间。 决眦入归鸟。
【小题1】解释词语 钟: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十六字令》和《望岳》分别为甲、乙两首诗歌的题目。 |
B.两首诗歌都突出表现了“山”之巍峨高耸。 |
C.两首诗歌都借描绘“山”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诗人心中建功立业的豪情。 |
D.甲被称为词中“小令”,乙被称为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 |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shè)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官员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之则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小题1】文中划线句的翻译,下列选项中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小题2】这段文字讲述的是__________的故事。(横线上填一成语)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shè)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官员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之则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小题1】文中划线句的翻译,下列选项中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孟母于是过去了,(选择)居住在集市中,(搬迁至)靠近屠户的房子里。 |
B.孟母于是离开,(选择)居住在集市中,(搬迁至)靠近屠户的房子里。 |
C.孟母考虑了一下距离,舍弃了集市中的住房,(搬迁至)靠近屠户的房子里。 |
D.孟母考虑了一下距离,舍弃了居住在集市中,(搬迁至)靠近屠户的房子里。 |
5.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小题1】翻译句子。请注意加点词需作出解释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小题1】翻译句子。请注意加点词需作出解释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陶弘景为南朝人,此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
B.“高峰”、“清流”两句,采用从仰视到俯视的视角来描绘山川之美。 |
C.“青林”到“竞跃”数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川的生机勃勃。 |
D.“康乐”即其友谢中书,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共享这山川美景的心愿。 |
A.“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 |
B.“乱鸣”并不是“胡乱鸣叫”的意思,这里可以解释为“此起彼伏地鸣叫”。 |
C.“欲界”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我想要去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
D.“与”本义为“赐予”,这里读作“yù”,可以理解为“置身于(其中)”。 |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bó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yuānbó,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yuānbó。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yuānbó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小题1】【小题2】选文中反复提到先生的yuānbó,请写出这个词语_____
【小题3】【小题4】选文中提到了与先生相处的几件事,请概括其中三件:
⑴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
【小题5】【小题6】文中画线句主要对先生进行了_________描写,作用是:写出了先生__________的姿态。与前文中对先生进行评价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遥相呼应。
【小题7】【小题8】下列各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bó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yuānbó,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yuānbó。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yuānbó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小题1】【小题2】选文中反复提到先生的yuānbó,请写出这个词语_____
【小题3】【小题4】选文中提到了与先生相处的几件事,请概括其中三件:
⑴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
【小题5】【小题6】文中画线句主要对先生进行了_________描写,作用是:写出了先生__________的姿态。与前文中对先生进行评价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遥相呼应。
【小题7】【小题8】下列各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匾下面……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喻意为“福禄”,这是先生对书塾中弟子们的美好祝愿。 |
B.先生不愿解释“怪哉”,因为弟子们拜的是孔子,子不语“怪力乱神”;也因为他希望弟子们专心阅读指定的书籍。 |
C.弟子们在书屋的后园中静悄悄地玩耍,表现了孩童们好奇、调皮的天性,也侧面表现了书塾中其实规矩并不森严。 |
D.作者用“人声鼎沸”来形容学生们读书的专注、认真,强调了“这是极好的文章”,也为后文写先生读书的姿态作铺垫。 |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