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选择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旺相(xiàng) 撺掇(duo) 归省(xĭng) 叱咤风云(zhà) 本色当行(dāng) |
B.蓦然(mò) 屹立(yì ) 踌躇(chóu) 参差不齐(cī) 锲而不舍(qì) |
C.重荷(hè) 冗杂(róng) 热忱(chén) 忠心耿耿(gĕng) 鞠躬尽瘁(cuì) |
D.嗔视(chēn) 磐石(pán) 钦佩(qīng) 矫揉造作(jiăo) 鲜为人知(xiăn) |
2.字词书写- (共1题)
2.
找出下列错别字并订正。
矫健 深邃 赫然 彷徨 锁闭 鸦鹊无声 金碧辉煌 锋芒毕露 义愤填膺 妇儒皆知
一反即往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沥尽心血 莫不关心 见异思迁 杂乱无章 寻欢作乐
矫健 深邃 赫然 彷徨 锁闭 鸦鹊无声 金碧辉煌 锋芒毕露 义愤填膺 妇儒皆知
一反即往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沥尽心血 莫不关心 见异思迁 杂乱无章 寻欢作乐
3.句子默写- (共1题)
3.
根据课文,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上相应的句子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长歌行》
(3)又夹百千求救声,____________________ ,抢夺声,泼水声。《口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6)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送友人》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长歌行》
(3)又夹百千求救声,____________________ ,抢夺声,泼水声。《口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6)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送友人》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4.
阅读《邴原泣学》,回答问题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初潭集》)
【小题1】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词义,其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小题2】将文中画线句子译为汉语。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
【小题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________________。邴原身上的__________值得我们学习。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初潭集》)
【小题1】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词义,其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师恻然 豁然开朗 |
B.过书舍而泣 及鲁肃过寻阳 |
C.吾徒相教 老大徒伤悲 |
D.于是遂就书 后遂无问津者 |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
【小题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________________。邴原身上的__________值得我们学习。
5.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2】翻译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小题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__________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迷,不复得路 肃遂拜蒙母 | B.乃不知有汉 蒙乃始就学 |
C.问今是何世 当是时 | D.不足为外人道也 微不足道 |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小题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__________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与父亲抬担子
王清铭
①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做“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酸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②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这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
③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了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痛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④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眼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倾。背部的肌肉有点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都会长起皱褶。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场院,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身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嘴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
⑤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就如这脚下的路,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
【小题1】阅读全文,分析字体加粗的三句“我能行”各表现了说话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2】品析下列句子
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
【小题3】第④段从哪几方面表现出父亲已经年迈苍老?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包含哪些意思。
【小题5】这篇文章用细节描述的方法两次写父亲的背影,“我”是在什么时候观察到的?“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与父亲抬担子
王清铭
①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做“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酸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②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这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
③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了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痛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④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眼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倾。背部的肌肉有点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都会长起皱褶。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场院,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身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嘴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
⑤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就如这脚下的路,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
【小题1】阅读全文,分析字体加粗的三句“我能行”各表现了说话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2】品析下列句子
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
【小题3】第④段从哪几方面表现出父亲已经年迈苍老?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包含哪些意思。
【小题5】这篇文章用细节描述的方法两次写父亲的背影,“我”是在什么时候观察到的?“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6.名著阅读- (共1题)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