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ɡ) 潺潺(chán) 蕴藻(zǎo) 凫水(fú) |
B.大彻大悟(chè ) 奔突(bēn) 搏击(bó) 翻飞(fān) |
C.乘凉(chéng ) 蘸水(zhàn ) 幽暗(yōu) 闪烁(shuò) |
D.尽态极妍(yán) 静穆( mù ) 解数(xiè) 阐述(chán) |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一个芸芸众生,虽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
B.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彰啊。 |
C.放眼一望,房干山层峦叠嶂、怪石嶙峋,这巧夺天工的美景令人陶醉! |
D.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大事。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
B.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
C.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
D.在学校举办的“青春万岁”主题演讲会上,同学们和许多共青团员争先恐后的上台演讲。 |
2.诗歌鉴赏- (共1题)
5.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小题1】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小题1】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山光物态弄春晖”一句侧面描写山景,也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 |
B.一个“弄”字出神入化,赋予山中景物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 |
C.“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轻阴”交代了客人要回去的原因。 |
D.“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不要错过美好春光。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小题1】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
①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___ ②便要还家: ______________
③子之哭也 :______________ ④苛政猛于虎也: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今吾子又死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___________(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小题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小题1】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
①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___ ②便要还家: ______________
③子之哭也 :______________ ④苛政猛于虎也: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今吾子又死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___________(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小题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乡韵自多情》,回答下列小题。
乡韵自多情
①河南,是一块戏曲浸润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乡亲们热爱戏,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看戏。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②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多。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庆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听说哪个村子“玩戏”,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人们不请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戏演完了,曲终人不散,有的人还要到后台看看自己喜欢的“角儿”。
③有些戏迷,每年农闲的腊月正月二月,都要张罗着请各地有名的戏班到本地来唱戏。戏有了名,角儿一出名,就要“拿堂”。有时那张罗家儿不仅白掏力,还得往里赔本,为请一台好戏不知要跑多少趟,赔笑脸说好话送钱物,把好戏名角儿请来可是老不容易,能看到家乡排排场场唱起了大戏,父老乡亲美美地听戏看戏,请戏的人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
④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在音乐舞蹈不发达的地区,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那就唱戏。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⑤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台戏。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里,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述了多少情意绵绵,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多少年来,乡亲们在戏曲的芳香里沉醉着。在戏里他们认识了杨家将,结交了黑老包,知道了抓不到奸人不煞戏——正是这戏曲琼浆的滋养,使父老乡亲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⑥唱戏,唱跑了忧愁,唱来了欢愉,激发了善良正直,唤起了浓浓乡情。一个台湾老兵讲,他大半辈子没学会哭,可是近来一听豫剧就掉泪,光想哭,想娘,想家。在美国,我遇到了一位已经是上流社会人物的河南老乡,他郑重地托我办一件事——把家乡戏的录音带寄一些来。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甚至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细细看他时,发现他的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闪……
⑦乡亲乡韵自多情。广袤的中原大地,不仅能够长出金色的小麦和稻谷,而且也成就了豫剧、曲剧和越剧。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能把人的思想拉回遥远的故乡。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都在戏里……
【小题1】根据第③段内容。解释“拿堂”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小题2】第⑤段写到了“戏曲琼浆的滋养”,从文中看,戏曲给人们的“滋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3】第⑥段讲述台湾老兵和在美国的河南老乡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4】从全文看,“乡韵自多情”的“情”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
乡韵自多情
①河南,是一块戏曲浸润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乡亲们热爱戏,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看戏。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②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多。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庆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听说哪个村子“玩戏”,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人们不请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戏演完了,曲终人不散,有的人还要到后台看看自己喜欢的“角儿”。
③有些戏迷,每年农闲的腊月正月二月,都要张罗着请各地有名的戏班到本地来唱戏。戏有了名,角儿一出名,就要“拿堂”。有时那张罗家儿不仅白掏力,还得往里赔本,为请一台好戏不知要跑多少趟,赔笑脸说好话送钱物,把好戏名角儿请来可是老不容易,能看到家乡排排场场唱起了大戏,父老乡亲美美地听戏看戏,请戏的人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
④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在音乐舞蹈不发达的地区,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那就唱戏。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⑤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台戏。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里,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述了多少情意绵绵,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多少年来,乡亲们在戏曲的芳香里沉醉着。在戏里他们认识了杨家将,结交了黑老包,知道了抓不到奸人不煞戏——正是这戏曲琼浆的滋养,使父老乡亲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⑥唱戏,唱跑了忧愁,唱来了欢愉,激发了善良正直,唤起了浓浓乡情。一个台湾老兵讲,他大半辈子没学会哭,可是近来一听豫剧就掉泪,光想哭,想娘,想家。在美国,我遇到了一位已经是上流社会人物的河南老乡,他郑重地托我办一件事——把家乡戏的录音带寄一些来。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甚至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细细看他时,发现他的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闪……
⑦乡亲乡韵自多情。广袤的中原大地,不仅能够长出金色的小麦和稻谷,而且也成就了豫剧、曲剧和越剧。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能把人的思想拉回遥远的故乡。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都在戏里……
【小题1】根据第③段内容。解释“拿堂”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小题2】第⑤段写到了“戏曲琼浆的滋养”,从文中看,戏曲给人们的“滋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3】第⑥段讲述台湾老兵和在美国的河南老乡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4】从全文看,“乡韵自多情”的“情”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
5.名著阅读- (共1题)
8.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在他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________;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
(2)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掬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B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材料中B处人物是____________,文段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了他在的严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在他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________;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
(2)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掬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B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材料中B处人物是____________,文段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了他在的严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9.
综合性学习。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戏剧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学校决定进行一次关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综合活动.请你设计一个相关活动。
活动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戏剧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学校决定进行一次关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综合活动.请你设计一个相关活动。
活动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