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809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9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门槛/槛车   饮酒/饮水思源   云横秦岭/横冲直撞
B.宫阙/上阕   枭雄/袅袅烟云   蹑手蹑脚/摄人心魄
C.边塞/阻塞   奢靡/旗靡辙乱   霜重鼓寒/重蹈覆辙
D.辗转/碾压   镶嵌/叩石垦壤   怪石嶙峋/波光粼粼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吝啬   无穷匮   贻然自得   不屑置辩
B.沙砾   皱巴巴   众说纷纭   门廷若市
C.蓬蒿   瞭望孔   万籁俱寂   吹毛求疵
D.饶恕   擀面杖   三顾矛庐   穿枝拂叶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小题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展现的画面。
【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中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吏。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的藏件时观音,多广笔也。
【注释】①本李伯时家小吏:李伯时,北宋名画家。小吏,小书童。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③陷贼:落入敌人之手。贼,这里指金兵。④图,画。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弗敢加也
B.得:二者不可得兼/必有得天时者矣
C.甚:所恶有甚于死者/甚矣,汝之不惠
D.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小题3】简要说明语段(一)的论证思路。
【小题4】语段(二)中,赵广的哪件事最能体现语段(一)的观点?请用自己的话陈述。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远去的乡村记忆·锄头
樵夫
①我在快摸黑的时候出去了,走时和我妈说了声我出去一下。我的母亲在灶间拍打了一下灶膛里的火应了一声。我的母亲不知我去干啥,应声湿闷,仿佛一把还没晒干的柴塞进灶膛里发出的声音。我在我家门后没有找到一把锃亮的锄头,两把锄头扔在那仿佛弃物,锄头的豁口上沾满了陈年的土圪瘩,锄柄不仅落满了灰尘,而且十分的糙手。我记得我暗地里望了我母亲足足有一分钟,那有些佝偻的身子是无论如何已对付不了那锄头的。
②从城里回到这个村庄时,太阳在头顶上明晃晃的。村庄的地垄上没有看见一柄锄头在移动,也没有看见一柄锄头啃进地头上的泥土在歇息。三月的天,麦子应该疯长,棉花苗也应该冒出地面了,我站在地垄上张望,杂草蔓延,杂草呼啦啦地摇曳,我想应该有柄锃亮锃亮的锄头来收拾它们。坡地里,还有那片被乡村小道分成两大片的地里都没一个人影。怎么会没一个人影呢。我纳闷。我还是能读懂乡村季节这页书的,春天快来时浸谷子种秧,春天来时地里原本看上去啥也没有的地方呼啦啦地麦子就返青了,韭菜宽般的叶片就青得贼亮,五六月间收割油菜了,八九月间摘棉花了……乡村的日子过得像日子,有痕有迹。但这些都依赖于一柄一柄的锄。没有锃亮的锄头,乡村的日子就会过成一锅粥。该收割麦子时没有麦子,该收拾油菜时没油菜,该摘棉花时那些地垄上空荡荡的,时间的印痕就被乡村弄丢了。
③我走了大约二里地远,一把锄头也没遇着。走到九根家屋前时,还是没遇到一柄锄头,我心里头咯噔一下,仿佛看见心头长满杂草。九根家的屋子是这个村子最外围的屋子。
④快摸黑时,锄头们再锋利再能干也都会回家的,锄头们从来不蛮干,日头落山,地里头的东西看上去都朦朦胧胧的,锄头再能干也不敢很牛皮地说能把麦子与杂草分得清清楚楚,甚至也不敢说能把杂草和棉花苗分得清清爽爽。所以,我知道天一擦黑,锄头们就抬腿回家。它们大都安睡一宿,第二天等日头一出就再迈出腿去。所以,这时是见见锄头们最好的时间。
⑤我家后屋正对着一排屋子,它们是福祥家、生宝家和银柳家的正门。锄头大都放在屋子正门的后面,随意点的话也会放在正门的外墙边。锄头的多少是一个家家力或者说家势的显示,锄头锃光瓦亮的程度显示着这个家劳力强壮的程度,你想想,一个无缚鸡之力的男人或者说女人,有谁能把一柄锄头侍弄得闪亮,有谁能把那锄柄握捋得油亮。所以,在乡村即便某人受了委屈想吵嘴,气冲冲地走到人家门口,看见排列在门口的长长短短的一柄柄锄头,就偃旗息鼓了。
⑥转了一圈我失望了,我愣愣地立在福祥他们家的门口。他们几户人家也没有什么上好的锄头,锄头的豁口也是经年没有打磨,钝得很。围着我看的小孩我一个也不认得。我不知道那些地里的东西是谁去侍弄,不知道那些蔓延的杂草由谁去收拾。我问福祥他妈,她说还有谁去,还不是他们这些人去弄,种归种,收不了几粒东西。锄头也握不动了,一个人埋头在一大片地里,要闷死。她嗬嗬地笑,嘴张了张,空空的啥也没再说。都七十好几的人了,能说些什么呢。说话也是件费力气的事。
⑦门吱扭一声,福祥妈苍老的身影没进了一团黑里,什么也看不清,只觉得一团浓重的黑在搅动着这个乡村即将来临的夜。我在那个巴掌大的空地上愣着,思绪如福祥家摁亮的那盏小灯。她说得对哦,一个人隐没在麦子地里或者油菜地里或者棉花地里,握着锄头一俯一俯,一会儿就会觉着累,锄头再锋利有时也无济于事,许多的活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干完的。锋利的锄头是要结伴而行的。别说它只是件物什,只是件手中的劳动工具,它一样通人性,有许多的伴,它干再多的活也不会累。早些年,我记得生活并不比现在好,大伙儿扛着闪亮闪亮的一柄锄头来到麦子地里,那地一望无垠啊,大家干得一点不花气力,锄草时准而狠,锄头伸到的地方杂草被应声拖进泥土,过会儿大伙支着锄柄说说话。即使是分地到户了,福祥的锄头也会邀上银柳或生宝的锄头一块上地里去,隔个时辰锄头也会迈过两垅麦子地聚在一块歇歇,点根烟。火光一闪一闪,人看着心里也暖和起来。
⑧回到家,我提起锄头在灯下看了好一会儿,用手去试了试锄头的豁口,钝得很。我明白我无法指望我的母亲将这柄锄头的记忆带回从前。
【小题1】请仔细阅读文章,根据示例,理清内容和作者情感变化的轨迹。
①________
走到九根家屋前
立在福祥家门口
没看见一把锄头在移动
一把锄头没遇上
④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忧虑发愣
 
【小题2】结合人物言行,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我的母亲不知我去干啥,应声湿闷,仿佛一把还没晒干的柴塞进灶膛里发出的声音。
(2)门吱扭一声,福祥妈苍老的身影没进了一团黑里,什么也看不清,只觉得一团浓重的黑在搅动着这个乡村即将来临的夜。
【小题3】文学评论家雪弟先生评论此文:“锄头这件物件灵动无比,有着丰富的人性。樵夫是通过回望乡村物事深情追忆远去的乡村生活。”请你在文中找出表现“灵动无比,有着丰富的人性”、表现“远去的乡村生活”的句子(至少2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5.语言表达(共1题)

6.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不论英雄还是普通人,不论崇高还是平凡,不论浅吟低唱还是动情燃烧,都是书写“中国故事”的一分子。
上映12天,《战狼Ⅱ》以34亿元,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______________,阳刚硬派的《战狼Ⅱ》已经刷新了产业高点,也将电影对“中国故事”的书写放在了新的语境。
解码《战狼Ⅱ》,我们一定绕不过它经典动作类型片的视听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与好莱坞大片不相上下的工业水准。从为一个镜头连续跳海26次的执着,到坦克、飞机道具要求逼真的严格,都标注着《战狼Ⅱ》的工匠精神和制作良心。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7.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初三(2)班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训》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庭”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3)下图是学校为配合本次活动而开展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宣传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7.作文(共1题)

8.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扬起 的风帆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商人请人们帮忙把陷在泥泞中的货车拖出来,并约定按每人出力的大小支付酬劳。两个滑头混在人群中,喊着响亮的号子,做出夸张的表情,但并不真正用力。事后,两个滑头只分到很少一点钱。他们去质问商人,商人说:“我没有注意你们的号子、表情,我只注意你们留下的脚印。”众人朝商人手指的方向望去,两个滑头的脚印都非常浅,而那些真正卖力气的人,脚印都深深地印在土地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