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 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自己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 听到有儿童落水的喊声,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A. 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 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自己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 听到有儿童落水的喊声,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
B.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
C.改革开放以来,湖州工业不但发展很快,而且农业发展也很快。 |
D.到安吉旅游,竹博园不可不去,因为它浓缩了中国五千年的竹文明史。 |
4.
将(1)--(5)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苦难中奋起 (2)有的人甘于沉沦 (3)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4)最终获得了成功 (5)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苦难中奋起 (2)有的人甘于沉沦 (3)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4)最终获得了成功 (5)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2)(3)(5)(1)(4) | B.(5)(2)(3)(1)(4) |
C.(3)(1)(4)(2)(5) | D.(2)(5)(3)(1)(4) |
2.字词书写- (共1题)
5.
根据拼音将汉字依次填写在下面空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有专家指出,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虽然学生现在并不能准确地理解古诗文的含义,但是这种背诵会在其记忆的底板上根深dì固,使其终身受益。国学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潜移mò化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引导孩子们qiè而不舍地诵读经典,会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使孩子们的人生不留遗hàn。
有专家指出,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虽然学生现在并不能准确地理解古诗文的含义,但是这种背诵会在其记忆的底板上根深dì固,使其终身受益。国学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潜移mò化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引导孩子们qiè而不舍地诵读经典,会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使孩子们的人生不留遗hàn。
汉 字 | | | | | | | | |
| | | | | | | |
3.诗歌鉴赏- (共1题)
6.
阅读白居易诗歌《邯郸冬至夜思家》,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小题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抱膝灯前影伴身”中刻画的场景,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
【小题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发感情的方法奇特,为后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小题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抱膝灯前影伴身”中刻画的场景,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
【小题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发感情的方法奇特,为后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铁杵磨针》,完成练习。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①象耳山下。世传②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③方磨铁杵④,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⑤其意,还卒⑥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选自《方舆胜览》)
【注释】①眉州:古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②世传:世世代代相传。③媪(ǎo):年老的妇人。④铁杵(chǔ):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⑤感:被……感动。⑥卒:完成。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未成(________) (2)弃去(_________)
(3)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__) (4)还卒业(_________)
【小题2】指出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问之(_________),日:“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过小溪,逢老温方磨铁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①象耳山下。世传②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③方磨铁杵④,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⑤其意,还卒⑥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选自《方舆胜览》)
【注释】①眉州:古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②世传:世世代代相传。③媪(ǎo):年老的妇人。④铁杵(chǔ):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⑤感:被……感动。⑥卒:完成。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未成(________) (2)弃去(_________)
(3)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__) (4)还卒业(_________)
【小题2】指出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问之(_________),日:“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过小溪,逢老温方磨铁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8.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小题1】选段写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请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妻买鸟→猫凝望→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相大白
【小题2】选文中“我”对猫的情感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题3】下面两句中加点的词语“似乎”“好像”能否删掉?为什么?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小题4】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作者想借此告诉我
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下列两句话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①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②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小题6】“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两句话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小题1】选段写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请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妻买鸟→猫凝望→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相大白
【小题2】选文中“我”对猫的情感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题3】下面两句中加点的词语“似乎”“好像”能否删掉?为什么?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小题4】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作者想借此告诉我
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下列两句话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①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②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小题6】“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两句话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6.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