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793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8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憔悴(qiáo) 笃志(dū) 棱镜(léng)   咄咄逼人(duō)
B.莅临(lì) 贮蓄 (zhù) 荫蔽(yīn) 人迹罕至(hàn)
C.着落(zhuó) 霎时(shà) 欹斜(qī) 淅淅沥沥(lì)
D.匿笑(nì) 菡萏(dàn) 收敛(liǎn) 混为一谈(hú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化妆 云宵 诀别 翻来覆去
B.分岐 祷告 渊博 人声鼎沸
C.和霭 奥秘 娇媚 花团锦簇
D.酝酿    嘹亮 竦峙 各得其所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娘们更是花枝招展,风采翩翩。
B.为了全村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乎。
C.姐姐好像生气了,那一双原本和善的目光此刻变得咄咄逼人。
D.遇到难题时,我们应该多听听他人的建议,择善而从,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使济南的空气更加清新。
B.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够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看到漫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D.5月24日,大约有260多名干部职工在现场聆听了道德模范的报告。
5.
下列关于名著《草房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大奶奶对土地的热爱、执着而动人。
B.当桑桑穿着棉衣棉裤出风头的时候,秃鹤却戴着白帽抢了他风头。
C.细马在桑桑的帮助下挖柳树须子给邱二爷治病,后来细马回到了江南老家。
D.杜小康经历了孤独的放鸭之旅,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小题1】请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小题2】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则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表现出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
【小题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飞 引 弓 一 发 破 其 筈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小题3】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骤,急   相委而去 去,离开
B.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元方入门不顾 顾,顾虑
C.下车引之  引,拉,牵拉 尊君在不 不,同“否”
D.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乘 去后乃至 乃,才
【小题2】下列句子“而”的意义或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B.温故而知新
C.为人谋而不忠乎D.博学而笃志
【小题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方将父亲的友人驳斥得理屈词穷。
B.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
C.兄子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强调的是雪的颜色,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侧重于
雪纷飞的状态。
D.从元方对友人的言行可见,元方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他“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因为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一)  娘  亲
六六
  (1)以前,我很难理解,为什么古人把妈妈叫“娘亲”。现在年纪越大,明白得越多。
  (2)回国前,我给家里人准备礼物。轮到妈妈时,给她打了个电话,说商场里的耐克鞋子正在热卖,问她穿多大的尺码。妈妈干脆地回绝说:“不要买,我什么都不缺。”
  (3)回到家,我把给大家的礼物分发出去,唯独没有母亲的。当时,我穿着短袖空手而归,因为心里有数,妈妈会替我打点一切。果然,母亲从柜子里找出N年前冬天我离开上海时丢下的陈年老裤,一试,大小刚刚好。
  (4)只住一夜,一大早我就要走了,我不让母亲送,天那么冷,又是上班高峰,去的时候我们打车,而回来,以母亲的克勤克俭,是一定要坐公交车的。
  (5)母亲说:“我前两天和你爸买票的时候就探好路了,你一个人去不熟悉,找不到地方怎么办?我陪你,反正我有的是时间。”
  (6)我心头一酸。母亲有的是时间,而我分给她的,却只有一夜。
(7)写电视剧《蜗居》时,我劳累得不行。妈妈来看我,她摸着我的脸说:“你怎么面黄肌瘦的,过得不好吗?上次回来还唇红齿白的。”我说,前段时间太累了,又睡得少。
  (8)妈妈撅嘴,过半晌说:“一个女人,这么劳碌做什么?你真的很像你爸,不怕吃苦。”
  (9)我于是明白,为什么每次我说要给她买东西,她总是坚决地拒绝。因为她一想到吃的穿的都是我的血汗,会难过得无法安然去享受。我赶紧安慰她:“没关系,虽然有点儿累,但我心情愉快。忙完这一段,我好好补一补。大家都夸我这本书写得很好,我要继续努力。”
  (10)妈妈更不乐意了:“努什么力啊?不要写了,伤身体。我才不在意你是否有名有钱,你健康就好。才30多岁,看着就那么老,哪像你18岁的时候,脸光滑得像个剥了皮的煮鸡蛋……”
  (11)在长途汽车站的检票口,检票员把妈妈拦住了。我检过票,回头对妈妈说:“回去吧,我走了。”
  (12)妈妈却转身小跑起来,边跑边说:“我从另一个门溜进去,到车上看你。”
  (13)离发车只有几分钟而已,另一扇门很远,我怕妈妈过来的时候大约只能看见汽车绝尘而去,吓得连忙跑步上车,把行李塞给司机,自己赶紧从里面往外迎。
  (14)两人在另一扇门汇合,我再三催促妈妈回家。妈妈坚持着,说要看着车走。
  (15)妈妈送我上了车,看着时刻表说:“还有一两分钟,等司机上来我就下去。”妈妈一边嘱咐我,一边不时回头看钟,最后说了一句:“时间怎么过得这样快?”
  (16)车子发动了,妈妈有些笨拙地跳下车去,司机关门急了些,差点儿夹到妈妈的腿。
  (17)在车离开的一刹那,望着母亲略显蹒跚的背影,我掉下泪来。
  (18)还是娘亲。
(选自《课外阅读》,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
回国前


娘亲替我打点好一切


 
【小题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妈妈撅嘴,过半晌说:“一个女人,这么劳碌做什么?你真的很像你爸,不怕吃苦。”
(2)果然,母亲从柜子里找出N年前冬天我离开上海时丢下的陈年老裤,一试,大小刚刚好。
【小题3】文章第(7)-(10)段在记叙顺序上属于________ 。分析其作用。
【小题4】文章以“娘亲”为题,有什么好处?

5.作文(共1题)

10.
请以“路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否则扣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