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经济开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771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8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慰藉(jiè)   威吓(xià )   呱呱坠地(gū) 吹毛求疵 (cī)
B.吮吸(shǔn)  蓬蒿(hāo)    按捺不住(nài)    引颈受戮(jǐng )
C.倒坍(tān) 黝黑(yǒu)    悄无声息(qiāo)   恃才放旷(shì)
D.胚芽(pēi)   荫庇(yìn)    窈窕淑女(yǎo)    一蹴而就(cù)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锦幛 恻隐 打抱不平 周道如底
B.攫取 撤销 如坐针毡 难以质信
C.沉湎 窒息 折衷是非 断壁残垣
D.芳馨 簇新 提心掉胆 一泻千里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中的他是一个拘谨的人,周围的人都非常喜欢他这种外向的性格。
B.沂河湖心岛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湖心岛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烂。
C.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D.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下几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
B.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C.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南塔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D.为了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何让中国农业发展实现从“量变”升华到“质变”?“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是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给出的明确答案。
B.聊起最近读什么书或喜欢什么作品时,很少有人提到《聊斋志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文学经典,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忧。
C.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
有较多理想色彩。
D.《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一文出自《洪宗礼与母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悲剧。
B.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塑造了一位处在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C.《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项链》、剧本《万尼亚舅舅》。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选文中的“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小说情节看,“我”为什么会产生“非走不可”的念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表达(共1题)

8.
请仿照下面波浪线句子,再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给我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文(共1题)

9.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威克教授做过一个实验,把几只蜜蜂放进一个平放的瓶中,瓶底向光;蜜蜂们向着光亮不断碰壁,最后停在光亮的一面,奄奄一息;然后在瓶子里换上几只苍蝇,不到几分钟,所有的苍蝇都飞出去了。原因是它们多方尝试——向上、向下、向光、背光,一方不通,立即改变方向,虽然免不了多次碰壁,但最终总会飞向瓶颈,脱口而出。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写一篇文章。
(2)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源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请以“面对 ,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 600字;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套写;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5.(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①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③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⑤,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士既事者兼月: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宫妇左右莫不王(______)  
(2)时时而进(_______) 
(3)公狐白之裘(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寡人耳者  孔子闻B.时时而进    立有
C.窥镜自视    雨雪三日天不寒D.上书谏寡人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选文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B.(乙)选文表现了晏子是一位关心百姓、善于言辞、敢于劝谏的人。
C.(甲)选文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表现邹忌的治国之才。
D.(甲)(乙)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同时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小题5】(甲)(乙)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