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几十年过去了,刘老师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诲人不倦,教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 |
B.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
C.《西游记》给人们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的大英雄形象。 |
D.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栩栩如生的交响乐。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 |
B.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人类应该与动物和谐共处。 |
C.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精彩表演。 |
D.有没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衡量一个优秀班级的标准之一。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 liàng(____________)地响。
(2)我暗暗地在那里nì xiào (____________),却一声儿不响。
(3)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tān tā (_______________)。
(4)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qīng pà zhòng (____________),把重担推给别人。
(1)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 liàng(____________)地响。
(2)我暗暗地在那里nì xiào (____________),却一声儿不响。
(3)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tān tā (_______________)。
(4)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qīng pà zhòng (____________),把重担推给别人。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③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指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2】用三条“/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小题3】从本文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③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指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恒置帐中眠 / 持之以恒 |
B.便言逆节之谋 / 阴谋诡计 |
C.屏人论事 / 屏气凝神 |
D.大将军尝先出 / 卧薪尝胆 |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小题3】从本文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 子 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 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
(2) 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
(3)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诫 子 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 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
(2) 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
(3)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在这封书信中,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生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漫”“险躁”。 |
B.从“学须静也”可以看出,学习的环境对成就学业也很重要,只要环境安静,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6.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①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⑤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⑥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传染上了,头昏脑涨,牙还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⑦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身无分文了。我想向那孤女朋友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⑧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⑨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⑩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⑪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⑫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小题1】“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揣摩细节描写。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两处家人一直在关注我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小题3】第④段中“我”感受到的“快乐”与第⑩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小题4】作者通过本文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的身边或许就有与“我”一样有“叛逆倾向”的青少年,请你以朋友的身份给他(或她)写几句赠言,帮助他(或她)走出误区。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①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⑤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⑥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传染上了,头昏脑涨,牙还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⑦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身无分文了。我想向那孤女朋友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⑧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⑨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⑩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⑪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⑫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小题1】“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揣摩细节描写。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两处家人一直在关注我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小题3】第④段中“我”感受到的“快乐”与第⑩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小题4】作者通过本文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的身边或许就有与“我”一样有“叛逆倾向”的青少年,请你以朋友的身份给他(或她)写几句赠言,帮助他(或她)走出误区。
7.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有一种成功叫“笨笨的坚持”
毕淑敏
①美国某小镇,有一位老奶奶,长着“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②一天,老人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的,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③她对八个儿女讲了,遭到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
④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
⑤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静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色的。老奶奶在中间挑选了一朵颜色稍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第二年把它们栽种下去。
⑥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栽种……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儿女远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处理完这些事之后,依然满怀信心地栽种金盏花……
⑦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奇特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很像白色,是如银如雪的纯白。
⑧她把一百粒种子寄给了那家二十年前悬赏的机构。她甚至不知道这则启事是否还有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
⑨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人们要用那些种子验证。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给老奶奶说,我们看到了你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年代久远,奖金不再兑现。您还有什么要求吗?
⑩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只想问一问,你们可还要黑色的金盏花?我能种出来……
⑪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世人再没有了这种笨笨的坚持。
⑫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小题1】联系上下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奶奶的儿女反对培育纯白的金盏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奶奶决定一个人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从修辞角度品味第⑦段画线句子“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很像白色,是如银如雪的纯白”。
【小题3】文章结尾句“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中的“绿手指”与第①段中的“绿手指”含义有何不同?这句话寄托了作者怎样的希望?
有一种成功叫“笨笨的坚持”
毕淑敏
①美国某小镇,有一位老奶奶,长着“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②一天,老人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的,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③她对八个儿女讲了,遭到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
④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
⑤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静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色的。老奶奶在中间挑选了一朵颜色稍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第二年把它们栽种下去。
⑥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栽种……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儿女远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处理完这些事之后,依然满怀信心地栽种金盏花……
⑦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奇特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很像白色,是如银如雪的纯白。
⑧她把一百粒种子寄给了那家二十年前悬赏的机构。她甚至不知道这则启事是否还有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
⑨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人们要用那些种子验证。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给老奶奶说,我们看到了你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年代久远,奖金不再兑现。您还有什么要求吗?
⑩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只想问一问,你们可还要黑色的金盏花?我能种出来……
⑪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世人再没有了这种笨笨的坚持。
⑫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小题1】联系上下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奶奶的儿女反对培育纯白的金盏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奶奶决定一个人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从修辞角度品味第⑦段画线句子“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很像白色,是如银如雪的纯白”。
【小题3】文章结尾句“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中的“绿手指”与第①段中的“绿手指”含义有何不同?这句话寄托了作者怎样的希望?
5.语言表达- (共1题)
6.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