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石油附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752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2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和(hè)  粗犷(guǎng) 粼粼(lín) 人迹罕至(hàn)
B.侍弄(shì) 分歧(qí)   匿笑(nì) 截然不同(jié)
C.抖擞(sǒu) 着落(zháo) 莅临(lì) 翻来覆去(fù)
D.不愠(yùn) 倜傥(tǎng) 徘徊(huí) 咄咄逼人(duō)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酝酿   宽敞   吝啬   人声鼎沸
B.竦峙   决别   一霎   恍然大悟
C.博学   烘托   贮蓄   各得其所
D.归雁   倘若   嘹亮   呼朋引伴
3.
结合语境,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比喻姿态优美)
B.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岁才能站立起来)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长沙市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马虎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途最大的障碍。
D.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   ②不亦说乎(__________)
③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 ④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课内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以下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甚要好得远。
【小题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对景物的描写,顺序是从局部到整体。
B.作者从小时候听别人说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可以成仙,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所以他觉得自己被欺骗,对百草园有着不满的感情。
C.本段的中心句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D.这段景物描写中,详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略写了斑蝥、何首屋、覆盆子。
【小题2】请从修辞手法和感官的角度赏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小题3】童年是生命的底色,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都表现出儿童的天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____、折腊梅花等情节,表现出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山海经》的渴望,表达了儿童____;《狗·猫·鼠》中追忆童年时救养一只可爱____的经历,流露出儿童对弱小者的同情;《____》中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抒发了儿童对自由成长的渴望。

4.名著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1)—(3)题。

1.唐僧和猎户刘伯钦正行走间,忽听那  ① 的山脚下喊声如雷:“我师父来也!”唐僧吓得心惊胆战。刘伯钦说:“长老莫慌,想必是山脚下石缝中的老猿喊出来的。”

2.唐僧和伯钦来到山下,果然看见石缝中有只猿猴露出头来,不停向唐僧招手道:“师父,你怎么才来?来得好,快救我出去,我保你去西天取经!”

3.那猿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在这里。观音菩萨说只要我保你去西天取经,就放我出来。师父,快来把我放出来吧!”

4.唐僧掀去山上的压帖儿,救出了那猿猴。又见他很有诚心,就收了他做徒弟。那猴自说叫孙悟空。于是唐僧又给他取了个法号,叫做“  ② ”。二人便动身西行。

5.忽然,一只猛虎咆哮着跳将出来。唐僧吓得心惊肉跳。悟空大喊:“师父莫怕,它是给我送衣服来了!”手持碗口粗铁棒,飞步上前,一棒就把老虎打死了。

6.师傅二人继续前行。唐僧问道:“悟空,你刚才打虎的铁棒怎么不见了?”悟空回答道:“___________”唐僧听了,惊喜非常。
 
(1)第1幅画中的①处应填______(地名),第4幅画中的②处应填______。
(2)请根据上下文内容,把第6幅画中孙悟空的回答补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评价孙悟空是“野猴一只”。你同意这个评价吗?请结合上面的连环画和小说《西游记》中的相关内容,说说你对孙悟空对这一形象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表达(共1题)

8.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
(2)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____)
(3)纳木错,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____)
(4)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____)

6.作文(共1题)

9.
材料作文:
当父母工作忙碌而没能给你买早餐时,你是否能毫无怨言地自己去解决?当同学不小心弄脏你心爱的衣服时,你是否能大度地说没关系?在拥挤的街上,当陌生人踩到你的新鞋时,你是否能报以宽容的一笑?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海洋,比海洋还要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广阔的是一个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拥有它你会觉得人生的路宽广而灿烂。
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很多这样的经历和感受,用心写出,它一定就是华丽的篇章。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