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746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8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各题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不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
A.云翳(yì)   娴熟(xián) 抚爱(fǔ) 脍炙人口(kuài)
B.祈祷(qǐ)   后裔(yì)   揶揄(yē) 浩手穷经(hào)
C.亵渎(dú)   帝胄(zhòu) 赫然(hè) 海市蜃楼(shèn)
D.澄清(chéng) 贮藏(zhù)  契机(qì) 嫣红姹紫(chà)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不论走到哪里,也不论将来________什么学科,_______,什么专业,他都不会忘记而且越来越娴熟地_____自己的母语——汉字,那是_______的。毕竟,他的血管里流着的是中国人的血啊!
A.攻读 钻研 深谙 毫无疑问
B.攻读 钻研 掌握 不可思议
C.钻研 攻读 深谙 毫无疑问
D.钻研 攻读 掌握 不可思议
3.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立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在今年底将开通机场线,弥补城市缺憾,意义重大。
B.数据显示,除夕当晚,有超过1亿观众通过支付宝抢到春晚红包,共瓜分8亿现金。
C.2月11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在华盛顿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
D.猴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中国人一直视猴为吉祥物,中国猴文化不仅古老,并且丰富。
4.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他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
B.“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C.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D.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还不懂得这种道理吗?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世言韩信伐赵,赵广武君请以奇兵塞井陉口,绝其粮道,成安君不听。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使广武计行,信且成禽,信盖自言之矣。周瑜拒曹公于赤壁,部将黄盖献火攻之策,会东南风急,悉烧操船,军遂败。使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则瑜未必胜。
是二说者,皆不善观人者也。
夫以韩信敌陈馀,犹以猛虎当羊豕尔。信与汉王语,请北举燕、赵,正使井陉不得进,必有他奇策矣。其与广武君言曰:“向使成安君听子计,仆亦禽矣。”盖谦以求言之词也。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禽之宜在今日。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胜矣。不然,何以为信、瑜?
(选自《容斋随笔·卷五》)
【小题1】【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广武计行 使:假如
B.会东南风急 会:适逢
C.犹以猛虎当羊豕尔   当:充当
D.将军禽之宜在今日   宜:应该
【小题3】【小题4】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A.刘备见瑜 ∕ 恨其兵少 ∕ 瑜曰 ∕ 此自足用 ∕ 豫州但观瑜破之
B.刘备见瑜恨 ∕ 其兵少瑜曰 ∕ 此自足用豫州 ∕ 但观瑜破之
C.刘备见瑜 ∕ 恨其兵少瑜 ∕ 曰此自足 ∕ 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D.刘备见瑜恨 ∕ 其兵少瑜曰 ∕ 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美猴王,姓章
贾飞黄
猴年,谁是中国“第一猴”?孙悟空。姓孙,猢狲的“孙”。
孙悟空,出自《西游记》,按通常的说法,作者是吴承恩,所以孙悟空又应该姓吴。但吴承恩的小说里孙悟空什么样?“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好像和我们脑海中的美猴王又不一样。
大家心目中的孙悟空形象从何而来?依我看,大家印象中的孙悟空恐怕不姓吴,而是姓章。靠着章姓人家的再创造,才演绎拼贴出今日千千万万中国人眼中面目清晰、活灵活现的——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齐天大圣孙悟空。
在章家之中,眼下名气最大的应该要数章金莱。也许你更熟悉他的艺名:六小龄童。
这四个字一出,恐怕在中国真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国民大圣”也不是一代人就能造就的。在“六小龄童”章金莱堪称出神入化的表演背后,是章氏家族作为“猴王世家”几代人的心血。
我国不少戏曲剧种中,都有以孙悟空为主角的“猴戏”桥段,章金莱的老家——绍兴的“绍剧”,也不例外。章金莱的曾祖父章廷椿、祖父章益生,都以猴戏闻名;而到了章金莱的父亲章宗义那里,更是因为在猴戏上造诣极深,被誉为“南派猴王”。章宗义从小痴迷戏曲,得家学真传,六岁从艺,因此得了个“六龄童”的艺名。章宗义还有一个擅演老生的哥哥叫章宗信,七岁从艺,艺名“七龄童”。有兄弟如此,家学渊源可见一斑。196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六龄童饰演孙悟空,七龄童饰演猪八戒,一对兄弟分饰“大师兄”“二师兄”,一时传为趣事美谈。
六龄童章宗义一共有11个孩子,章宗义的后代当中,今天名气最大的自然是最小的儿子章金莱,但当初最先接受“南派猴王”衣钵的,却是他的二儿子章金星。章金星天分极高,三岁开始就随浙江绍剧团演出。章金星七岁时,浙江绍剧团在上海为周恩来总理和到访的外国宾客演出《大闹天宫》,章金星出演罗猴。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上台接见演员,还特别抱了抱小猴子章金星,叮嘱“六龄童”章宗义“多培养几个‘小六龄童’”。由此,章金星便得了“小六龄童”的艺名,而周总理抱着小六龄童的照片也成了绍兴人记忆中一个经典的瞬间。
然而,或许是天妒英才,小六龄童章金星因罹患白血病而早夭,年仅16岁。而他的小兄弟章金莱则接过了南派猴王的传承,为有别于哥哥,取艺名“六小龄童”。虽然有着父亲的亲传以及家学的渊源,但“猴四代”六小龄童的成长依然浸透了他个人努力的汗水。章金莱本人是个高度近视,眼光缺乏灵动和神采,这是演猴戏的大忌,为此他经常盯着日出时的太阳或者快速运动的乒乓球看,“强行矫正”自己的眼神,这才有了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永远灵目圆睁的生动表演,而最终造就了被许多观众奉为“不二经典”“无法超越”的美猴王形象。
而六龄童章宗义,虽然培养了六小龄童这样优秀的接班人,却依然未曾放弃自己的艺术人生,2012年,年近九旬的章宗义接受媒体采访,依旧时不时忍不住耍上一段猴戏,并留下了那段著名的感慨:“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登台演出。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来了,但我知道我能演。”两年后,章老驾鹤西去,但他对艺术的追求、章家四代猴王对艺术的追求,依然在那句“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来了”的自我告白中,在六小龄童依然活跃的身姿中,活灵活现,熠熠生辉。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六小龄童”艺名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六小龄童”是被誉为“南派猴王”章宗义的儿子章金莱的艺名。
B.“六小龄童”的艺名是当年周恩来总理在看了《大闹天宫》后亲自取的。
C.“六小龄童”艺名与他的父亲“六龄童”和哥哥“小六龄童”有关联。
D.“六小龄童”属于“猴四代”,是电视剧《西游记》里美猴王的主演。
【小题2】下列对章氏家族“猴王世家”的信息,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章氏家族祖籍绍兴,从曾祖父章廷椿开始,世世代代以演猴戏闻名。
B.“六小龄童”的伯伯章宗信,艺名“七龄童”,曾经演过猪八戒。
C.“六小龄童”章金莱在章氏家族中虽然名气最大,但年龄最小。
D.章氏家族中最先接受“南派猴王”衣钵的是章金莱的哥哥章金星。
【小题3】下列对“美猴王,姓章”的原因,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章家几代人演绎的美猴王在国人眼中面目更加清晰,更加活灵活现。
B.章氏家族在吴承恩描述的美猴王基础上,花大量心血进行了再创造。
C.章氏家族是“南派猴王”的代表,家学有渊源,代代有传承,成就卓著。
D.章氏家族演绎美猴王的人最多,时间最长,年龄最大,名声最响亮,无法超越。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香椿
赵学儒
⑴我特别喜欢吃香椿芽。
⑵刚摘下的、嫩嫩的香椿芽,用水那么轻轻一焯,只需放些盐和香油,顿时,香味就溢了出来;或者把香椿芽切碎,拌上蛋清儿,在吱吱冒油、焌过葱花的热锅里,翻上几个跟斗儿,煎成金黄、淡绿相间的坨子,煞是好看,又相当的美味。在我的老家太行山区,到处都长满了香椿树。每年春天,等到香椿树上的芽长到寸把长时,乡亲们便把嫩芽掐下来,当作下饭的菜肴。
⑶十几年前的那个春天,我刚到北京,住的这个小院,有几棵三四人高、碗口粗的香椿树。虽然市场上也卖香椿,但那些香椿芽掰下许久,已经蔫了,没有刚掰下的水灵。遥想在老家吃香椿芽的情景和美味,我不由得来到香椿树下,想伸手掰几片叶芽儿。
⑷“不可!”老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操着浓重的安徽口音阻止。
⑸原来,这几棵香椿树都是“名花有主”的。其实,这树是谁栽的早就说不清了,但“主人”不让人掰,就只能不掰了。这与太行山区那种纯朴的风俗不同,在那里,香椿树的主人会主动邀请大家分享,有人甚至把掰好的芽子热情地送到别人家去……
⑹老陈拒绝了我,我便把不悦的目光送给他。
⑺老陈是小院的门卫,看起来六十多岁的样子。不过显然不是,因为六十已经是退休的年龄。他个子不高,头皮裸露,仅剩几缕软软的、发黄的头发;有时戴着一副老花镜。每次早起,一定会看到他,不是挥舞扫帚、就是推着垃圾车,打扫小院,清理洗手间。晚归的人,只要轻敲他的门窗,他就会马上披件大衣或挂条短裤出来开门。
⑻香椿树的芽被“主人”蚕食得很快。很快,几棵香椿树像被剃光了头,紫红色的枝干上,露出断裂的白痕,像一只只含泪的眼睛,可怜巴巴地注视着人们。但是,到了秋后,香椿树的叶子还是顽强地长全了。不过却明显没有杨树叶、柳树叶那样健壮,大小不一,厚薄不齐,只要一经雨霜,便纷纷凋零。冬天的夜晚,狂风呼啸,香椿树独自伫立在皑皑的白雪中。令人惊奇的是寒冬一过,每到春天,那光光的香椿树上又吐出了嫩芽。
⑼这些年,我逐渐了解到一些关于老陈的事。他在香港回归那年,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做了我们小院的门卫。因为小院就他一个门卫,无人顶替,他离家后就再没回过一次家。起初,他的老伴和小外孙还住在这里,之后小外孙回老家上学,老伴又得了糖尿病,也回了老家。剩下他自己,一年又一年,为小院、为单位,默默地、尽职尽责地做着每一件事。
⑽了解多了,我慢慢地对他产生了同情……每逢过年过节,我都要给老陈买些酒送去,好让他打发孤独的时光。起初,我买了一捆啤酒,后来他跟我说,价钱一样,啤酒不禁喝,还是买两瓶白酒实惠。
⑾有一次,他突然给了我一把第一茬香椿芽。而且一再强调,这是他多次请求香椿树的主人,才得来的。
⑿初春的香椿芽,翠绿水灵、鲜嫩喷香!
⒀临走时,他嗫嚅地请我帮他写个老年证申请。我说,办老年证要六十二岁以上,你还不到六十吧,不符合规定。他这才拿出身份证……我惊住了,连手上的香椿芽都不由自主地掉到了地上。
⒁原来老陈都已经六十七岁了!
⒂他帮我捡起香椿芽。我真的不敢想象,在我品尝这美味时,是在享受大自然的赐予,还是在咀嚼老陈人生的酸甜苦辣。
⒃一年又一年,香椿树秃了再繁,香椿叶落了又生。春夏秋冬,周而复始,那屡遭蹂躏的香椿树,永远保持了不屈的形象,永远在积蓄执着的力量,永远都有一股春风吹又生的活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篇为什么要写“我特别喜欢吃香椿芽”?
【小题2】下面句中的“主人”,一个加了引号,一个没加,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原因。
①其实,这树是谁栽的早就说不清了,但“主人”不让人掰,就只能不掰了。
②而且一再强调,这是他多次请求香椿树的主人,才得来的。
【小题3】“我”对门卫老陈的感情随着“我”与他的接触不断深入。请简要概括“我”对老陈感情变化的四个不同的阶段。
【小题4】文题“永远的香椿树”改为“永远的香椿芽”好不好,为什么?其中“永远”二字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4.语言表达(共2题)

8.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二说者,皆不善观人者也。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______) (2)月色入(______)
(3)红装而蹇者(_____) (4)晴雪所洗(_____)    (5)恶能无?(______)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但过重的的学习负担、过大的考试压力让有意义的课外阅读与中学生渐行渐远。为了引导大家正确认识课外阅读,正确进行课外阅读,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走进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信一定会积极参与到中间来的。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四个选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中考试临近,你做完了作业,也把今天的学习内容温习了一遍,还预习了明天的学习内容,拿出你最喜爱的《三国演义》准备阅读,爸爸走了进来,认为你应该全力以赴去复习备考,现在进行课外阅读就是在浪费时间,你却不这样想,你该怎么回答爸爸呢?字数100-1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11.
按要求作文。
云南气候与海南差不多,有人就将海南的椰子树移植过去。可是海南的椰子树在云南只长个头不结果。后经专家诊断,云南的椰子树不结果,是因为缺少一种特殊的营养。专家在每棵椰子树的根部都浇上又咸又苦的盐水,第二年,云南人就吃到了甘甜的椰子。原来,海南四面环海,土壤中含有盐分,椰子树是因为“吃”上又苦又咸的盐,才结出了又香又甜的椰子。
云南的椰子树给了你怎样的体会和思考?

请以《苦难是成长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和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