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74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4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憧憬( jǐn )  雕镂(lòu)   磅礴(bàng)  执拗(niù)
B.酝酿(liàng)  倔强(jué)   撷取(xié )  静谧(mì )
C.称职(chèn )  干涸(gù )   邂逅(hòu )  自诩(yǔ )
D.跻身 ( jī )  恣情(zì )   和煦( xù )  发绺(liǔ)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乒坛小将邱贻可在47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以4:2淘汰了男子单打头号种子选手波尔。
B.初三(2)班全体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同学间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C.阿尔及利亚发生了强烈地震,顷刻间天翻地覆,不少高大建筑纷纷倒塌,人员伤亡严重。
D.桌凳坏了,有人悄悄修好;地上有纸屑,有人随手捡起……同学们对身边小事无所不为。
3.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姹紫嫣红”“良辰美景”“心动神摇”“流水落花”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个句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C.“国庆节第二天,参观者在纪念馆的大门入口、集会广场、临时展厅、和平广场等地都能看到身穿紫金草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参观者能看到志愿者”。
D.“爸”字形旁是“巴”,声旁是“父”。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梦能不能实现,关键在于青少年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好建设祖国的本领。
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法。
D.大型明星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全国的原因,是人们对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审视造成的。
5.
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刻舟求剑》就是其中的一则,它告诫人们要随着情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B.鲁迅的《社戏》写了“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C.《童年的朋友》《一面》都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其中《童年的朋友》通过刻画外祖母的眼睛,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面》描写人物的外貌时按照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的顺序,突出了人物瘦且精神很好的特征。
D.《端午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沈从文,文章主要写了赛龙舟、捉鸭子等端午习俗,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

2.字词书写(共1题)

6.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平山堂是游目骋怀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这是名闻遐(ěr)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欧公不为世俗所(jī),一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史载,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xié)朋友来此饮酒赋诗。如今悬在堂上的“坐花载月”、“风流(wǎn)在”的匾额正是追怀欧公的轶事。
 
 
 
 
 
 
 
 

3.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列小题。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①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②馀:剩下的。③簟(diàn):竹席。④便:适宜。⑤忘荃(quán):忘记了捕鱼的荃,这里指忘了用什么语言。
【小题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小题2】《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杀宫人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恒于宫中养饲(________) ②无病而暴死 (_________)
③必轻吾国   (________) ④极有利益尔 (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病而暴死 拔山倒数而来 (《幼时记趣》)
B.太宗意乃解 太祖乃悟    (《赵普》)
C.岂忘之邪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以马死杀人 俱以假山显  (《于园》)
【小题3】翻译句子。
①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赵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黄鹤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比较皇后与赵普,你更赞同谁的劝谏方式,请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高国成
①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②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更是意志;一支军队可持的法宝,是武器装备更是战斗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无论是对抗日本侵略军,还是对垒反动派军队,我们从来没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也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真理: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③如今,少数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年轻官兵,对强敌有少许“恐高心态”,对精神能否战胜利剑有所怀疑,对传承军人血性的意义认知不足,对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决心不足。有的唯技术论,认为技不如人,打赢胜算不大;还有的唯武器论,认为器不如人,无法与对手较量。
④剑之利靠科技,剑之雄靠士气,剑之魂靠血性。战场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较量。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武器上的差距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上有“代差”、精神上有“落差”。武器装备上的不足可以通过意志、精神和信念等因素来弥补,而心理上的“恐高”不消除,精神上的“准备”不到位,未战先怯、遇敌先怂,何足一战?
⑤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取决于实际力量的对比。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初入朝鲜的6个军无一辆坦克;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数十部,仅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依然靠军号和哨子。但是,志愿军打赢了战争,获得了对手的尊敬。这胜利,靠的就是“东方之谜”的神奇、“钢少气多”的魅力,以及“原木在移动”的震撼!
⑥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必胜!缺失战斗意志,丧失致胜信念,必败!甲午战争中,清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不大,但少数官兵没有敢于亮剑、刺刀见红的拼命精神,一遇强敌,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如此恐惧心理、恐战心态,再先进的武器也挽救不了覆灭的命运。
⑦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驾驭。朱德元帅也说过:“勇敢加技术,就战无不胜。”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武器依然要靠人来操作,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和主宰。有了人的现代化,有了人的智慧和血性,人与装备才能完美结合,发挥最大战斗力。
⑧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装备力量、技术力量来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多么强大,恐怕都难以支撑。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敢于亮剑、血战到底的意志、血性和精神。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注】①原木在移动:朝鲜战场上,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虽动作僵硬如原木,但仍冲锋不止,视死如归,让敌军肝胆俱裂。于是联合国军士兵用“原木”来称呼让他们震惊不已的中国军人。
【小题1】文章题目有什么好处?
【小题2】简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3】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
【小题4】文章第⑧段说“心胜则兴,心败则衰”,请联系名人事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作文(共1题)

10.
《现在汉语词典》(第五版)第1890页上对“蕴”的释义如下:
(1)包含,蓄积。例:蕴藏,蕴蓄。
(2)事理深奥的地方。例:底蕴。
(3)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例:大沙漠下面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他
心中蕴藏着极大的爱国热情。
(4)蕴涵(蕴含):包含。例:这段文字不长,却蕴涵着丰富的内容。
(5)蕴藉:含蓄而不显露。例:意味蕴藉,蕴藉的微笑。
(6)蕴蓄:积蓄或包含在里面而不显露。例:年轻人身上蕴蓄着旺盛的活力。
请以“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