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品学兼优,时时以集体利益为重,处处为他人着想,被评为“校园之星”是当之无愧的。 |
B.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 深恶痛绝之的。 |
C.父亲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 若有所失的模样。 |
D.“神舟十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 气冲斗牛,直上云天,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
B.19岁生日那天,我接到了高校录取通知书,这不能不说是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一件事。 |
C.关于陈凯歌与胡戈就《馒头血案》发生纠纷一事,电影导演陆川发表自己的看法:“他的动机我不好猜测,但不管动机如何,都是一种不聪明的做法。” |
D.我们要正确处理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的关系,选取新的工业项目,利用新科技提高“环保”手段,改善人居环境。 |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著名诗人, 文学评论家。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
B.《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曹汉文,是东北作家群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
C.《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著名小说家都德。他一生共写了13部长篇小说、1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
D.《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民歌的代表作。《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
2.字词书写- (共2题)
5.
解释加点字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辞:_______ 但:______ 涉猎:______ 见:________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辞:_______ 但:______ 涉猎:______ 见: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抱薪救火
四年,秦破我①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②。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苏代③谓魏王曰:“欲玺④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⑤,使欲玺者制地⑥,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且夫以地事⑦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王曰:“是则然也。
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
(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释】①我:文中指魏国。②芒卯:人名,魏国的将军。③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④欲玺:想要升官。⑤使欲地者制玺: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官位。⑥使欲玺者制地:让想要升官的人统治国土。
【小题1】请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小题2】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与例句“且夫以地事秦”相同的是 ( )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请予秦南阳以和(__________) (2)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__________)
(3)且夫以地事秦(__________) (4)是则然也(__________)
【小题4】翻译句子:
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小题5】“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四年,秦破我①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②。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苏代③谓魏王曰:“欲玺④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⑤,使欲玺者制地⑥,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且夫以地事⑦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王曰:“是则然也。
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
(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释】①我:文中指魏国。②芒卯:人名,魏国的将军。③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④欲玺:想要升官。⑤使欲地者制玺: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官位。⑥使欲玺者制地:让想要升官的人统治国土。
【小题1】请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魏 将/ 段 干 子 请/ 予 秦 南 阳 以 和 |
B.魏 将 段 干 子/ 请 予 秦 南 阳/ 以 和 |
C.魏 将 段 干 子 请 /予 秦 南 阳 以 /和 |
D.魏 将 段 干 子 请 予/ 秦 南 阳/ 以 和 |
A.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 | B.蒙辞以军中多务 |
C.可以为师矣 | D.盖以诱敌 |
(1)请予秦南阳以和(__________) (2)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__________)
(3)且夫以地事秦(__________) (4)是则然也(__________)
【小题4】翻译句子:
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小题5】“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7.
清澈的声音
包利民
①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让心温润如初,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侵染。
②十多年前,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当了一段时间代课老师,那时正失意,在这天涯一般的地方,一种朴素的美很能将一颗烦躁的心平抚得极为柔软而易感。离开的时候,正是秋天,满山的树都斑斓着离别的心绪。翻过那座山,便是一条通往镇上的路,脚步刚刚踏上那片崎岖,就听到身后的山顶,一个孩子的声音遥遥传来:“老师,我会想你——”
③那声音带着山间溪水的清透,穿过满山的树,直击在我心灵最柔软处。那个女生,我上课的这三个月时间里,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敢读课文,甚至课间也不大声地说话。不管我怎样鼓励她,她都是怯怯的,只是有一次,悄声对我说:“老师,我一定会大声地说话的,可是现在还不能!”
④在我悄悄离开的时刻,她用她响亮的声音为我送行,回望,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⑤记得去年回故乡的城市,正是冬季,漫天飞雪。慢慢行走在大街上,脚步声敲醒着许多沉睡的过往,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曾度过我整个的中学时代,二十年的烟云易散,不散的只有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拥挤着的回忆。
⑥忽然,便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隔着风雪,隔着车流人海的喧嚣,仿佛久违的呼唤。这许多年中,无数次听到别人喊我的名字,却都没有此刻的感受。那声音里,带着一种清澈的亲切,一种纯净的惊喜,我转头看,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人,正目光闪亮地看着我。我一声惊呼,虽然过去了那么多的岁月,我依然一眼认出了曾经的中学同学。相拥的那一刻,周围全是直入人心的暖。
⑦说了些什么已经不记得了,而那一声呼喊,却一直响在耳畔,将心一次次拉回那圣洁遥远的时光里,那些朴素而温暖的情谊,总是在风尘漫漫落寞重重时,悄悄浸润着心中所有的希望。
⑧有一年离家很久很远,归来时风尘仆仆,且满心失落,当梦想失落在追逐里,黯淡的心境便契合了秋的萧瑟。刚走进自家所在的那个小胡同,便传来几声长长的叫声:“哇……哇……”心里便忽然一暖,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那是胡同里一个聋哑的孩子,且有些智力低下,他只能发出这一种声音,一直以来,都能听到他的喊声。原来总是觉得难听至极,而此刻,这声音却如流淌的长风,将我心底的阴霾吹散。
⑨有时很羡慕那个孩子,没有长久的烦恼,每一天自在无忧,唯一的声音,可以是笑,可以是哭,没有任何的修饰和伪装,自然而然。而我们,却在世事劳碌中丢了最真实的声音,丢了最真实的自己。所以,当我失意归来,那个孩子的叫声才会如天籁入耳,而那一刻,我的泪也应该是极清澈的。
⑩去年夏天,在老家,中午时小睡,梦见自己依然是儿时,睡在母亲的身边,做了噩梦,大哭,梦中醒来,却发现母亲不在,便大喊。却听见母亲就在耳畔叫我,一如童年。迷梦归来,母亲白发萧然,问我是不是做噩梦了,因为听见我不停地喊她,就像小时候一样。
⑪我知道,我在梦里听见的母亲的呼唤,是此生最美的声音;而我在梦里喊出来的“妈妈”,却是母亲耳中永远响着的眷恋,纯纯如山顶的月。
【小题1】通读全文,请用简要的语言将作者听到的四种声音概括出来。
【小题2】有一些声音早已经浸润于作者的血脉中,所以才有文章第①段那种独特的感受。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题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小题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以“清澈的声音”为题有哪些好处。
【小题5】文章结尾说,我在梦里喊出来的“妈妈”,是母亲耳中永远响着的眷恋,纯纯如山顶的月。请你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包利民
①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让心温润如初,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侵染。
②十多年前,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当了一段时间代课老师,那时正失意,在这天涯一般的地方,一种朴素的美很能将一颗烦躁的心平抚得极为柔软而易感。离开的时候,正是秋天,满山的树都斑斓着离别的心绪。翻过那座山,便是一条通往镇上的路,脚步刚刚踏上那片崎岖,就听到身后的山顶,一个孩子的声音遥遥传来:“老师,我会想你——”
③那声音带着山间溪水的清透,穿过满山的树,直击在我心灵最柔软处。那个女生,我上课的这三个月时间里,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敢读课文,甚至课间也不大声地说话。不管我怎样鼓励她,她都是怯怯的,只是有一次,悄声对我说:“老师,我一定会大声地说话的,可是现在还不能!”
④在我悄悄离开的时刻,她用她响亮的声音为我送行,回望,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⑤记得去年回故乡的城市,正是冬季,漫天飞雪。慢慢行走在大街上,脚步声敲醒着许多沉睡的过往,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曾度过我整个的中学时代,二十年的烟云易散,不散的只有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拥挤着的回忆。
⑥忽然,便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隔着风雪,隔着车流人海的喧嚣,仿佛久违的呼唤。这许多年中,无数次听到别人喊我的名字,却都没有此刻的感受。那声音里,带着一种清澈的亲切,一种纯净的惊喜,我转头看,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人,正目光闪亮地看着我。我一声惊呼,虽然过去了那么多的岁月,我依然一眼认出了曾经的中学同学。相拥的那一刻,周围全是直入人心的暖。
⑦说了些什么已经不记得了,而那一声呼喊,却一直响在耳畔,将心一次次拉回那圣洁遥远的时光里,那些朴素而温暖的情谊,总是在风尘漫漫落寞重重时,悄悄浸润着心中所有的希望。
⑧有一年离家很久很远,归来时风尘仆仆,且满心失落,当梦想失落在追逐里,黯淡的心境便契合了秋的萧瑟。刚走进自家所在的那个小胡同,便传来几声长长的叫声:“哇……哇……”心里便忽然一暖,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那是胡同里一个聋哑的孩子,且有些智力低下,他只能发出这一种声音,一直以来,都能听到他的喊声。原来总是觉得难听至极,而此刻,这声音却如流淌的长风,将我心底的阴霾吹散。
⑨有时很羡慕那个孩子,没有长久的烦恼,每一天自在无忧,唯一的声音,可以是笑,可以是哭,没有任何的修饰和伪装,自然而然。而我们,却在世事劳碌中丢了最真实的声音,丢了最真实的自己。所以,当我失意归来,那个孩子的叫声才会如天籁入耳,而那一刻,我的泪也应该是极清澈的。
⑩去年夏天,在老家,中午时小睡,梦见自己依然是儿时,睡在母亲的身边,做了噩梦,大哭,梦中醒来,却发现母亲不在,便大喊。却听见母亲就在耳畔叫我,一如童年。迷梦归来,母亲白发萧然,问我是不是做噩梦了,因为听见我不停地喊她,就像小时候一样。
⑪我知道,我在梦里听见的母亲的呼唤,是此生最美的声音;而我在梦里喊出来的“妈妈”,却是母亲耳中永远响着的眷恋,纯纯如山顶的月。
【小题1】通读全文,请用简要的语言将作者听到的四种声音概括出来。
【小题2】有一些声音早已经浸润于作者的血脉中,所以才有文章第①段那种独特的感受。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题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小题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以“清澈的声音”为题有哪些好处。
【小题5】文章结尾说,我在梦里喊出来的“妈妈”,是母亲耳中永远响着的眷恋,纯纯如山顶的月。请你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5.作文- (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你心中,父亲就是严厉,母亲就是啰嗦,老师就是“很坏”,同学就是“很抠”……殊不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们千帆阅尽,才发现原来他根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
所以有首诗这样写:挨过他的巴掌,记得那种痛;打我的棍棒,现在已经难觅影踪……这一切,今天回想起来,都幸福得不像话……时间啊,停下你的脚步吧,让他一直健康强壮,让他再严厉教导我一次,让我还能像个孩子一样,低下头擦擦不听话的眼泪……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朋友乃至陌生人……都可以当做倾诉的对象。
题目:原来你是一个 的人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填一个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写一篇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班级姓名,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