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70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6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B.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C.大扫除时,小张同学马上投入到繁重的劳动中,而有同学却拈轻怕重、挑肥拣瘦。
D.近日,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奇一”抱奶爸大腿的视频被发布在网上后,它瞬间成为网红,萌翻全球熊猫粉丝。
2.
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不属于介词的是(   )
A.我在家。B.他把书送我。C.我往家走。D.这两天比以往都冷。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漫步于风光旖旎的龙背山森林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B.通过人们饱含深情的朗读,观众们在《朗读者》中感受到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情感之美。
C.阅读不仅是夯实校园文化软实力、增强校园核心竞争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师生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
D.“中国成语大会”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2.字词书写(共1题)

4.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①选pìn(______)  ②妇rú(______)皆知    ③深xiāo(______)  ④jiǒng乎不同(______)
⑤祈(______)祷   ⑥锲(______)而不舍 ⑦污秽(______)    ⑧气氛(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小题1】首句的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注】①志:记。②厌:满足。③蹉跎:虚度光阴。
【小题1】找出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吾悉能志之B.择其善者而从之C.至之市D.下车引之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
(1)王生好学而不得法:_________   (2)王生不说:_________
(3)君但志之而不思之:_________   (4)王生惊觉,谢曰:_________
【小题3】翻译。
(1)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汪栗子(明前茶)
①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
【小题1】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晚开店→_________→________→收野栗→_________
【小题2】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4】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
【小题5】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6.语言表达(共1题)

8.
解释下列古文加点字。
(1)孰若孤:____________    (2)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
(3)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 (4)愿为市鞍马:____________
(5)旦辞爷娘去:____________ (6)赏赐百千强:___________
(7)出郭相扶将:____________ (8)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

7.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草记住了土壤,因为有了土壤的孕育;绿叶记住了露珠,因为有了露珠的恩泽;我们记住了父母,因为有他们无私的关怀……记住世间的美好,让我们以感恩之心拥抱世界。

请以“风记住了花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①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②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