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
B.《安塞腰鼓》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而悍勇威猛的个性。 |
C.《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告诉我们: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早。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正说明了这一点。 |
D.《小石潭记》是唐朝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游玩的过程,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2.
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落英缤纷(______)
(2)屋舍俨然(______)
(3)阡陌交通(______)
(4)欣然规往(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小题3】“黄发垂髫”指代什么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
【小题4】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落英缤纷(______)
(2)屋舍俨然(______)
(3)阡陌交通(______)
(4)欣然规往(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小题3】“黄发垂髫”指代什么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
【小题4】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3.
阅读《社戏》中的节选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 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小题1】请用四字词语概括选文内容。
【小题2】“双喜拔前篙”,双喜第一个出动,这一细节表明什么?
【小题3】上文第1自然段应填写的动词是_________和________
【小题4】上文第2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____________、视觉和________,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 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小题1】请用四字词语概括选文内容。
【小题2】“双喜拔前篙”,双喜第一个出动,这一细节表明什么?
【小题3】上文第1自然段应填写的动词是_________和________
【小题4】上文第2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____________、视觉和________,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4.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候鸟的迁徙
①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小题1】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
【小题2】选文第⑤段主要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硫磺鹀是以什么为标记进行迁徙的?请找出它们具体判断方位的区域。
【小题4】选文②~⑥段从____、对候鸟迁徙的观测、____、迁徙中鸟类的智慧和________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候鸟的迁徙
①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小题1】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
【小题2】选文第⑤段主要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硫磺鹀是以什么为标记进行迁徙的?请找出它们具体判断方位的区域。
【小题4】选文②~⑥段从____、对候鸟迁徙的观测、____、迁徙中鸟类的智慧和________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4.名著阅读- (共1题)
5.
(题文)名著知识
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________(填人名)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 ______________、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书名)。
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________(填人名)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 ______________、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书名)。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6.
综合性学习
近期央视举办的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吸引了亿万观众,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热议,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活动一】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下面写月亮的诗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 ——戴叔伦《关山月》
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潘集某中学开展了中学生课内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活动,从以下的问卷调查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E.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积累诵读古诗词?答:老师要求。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期央视举办的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吸引了亿万观众,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热议,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活动一】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下面写月亮的诗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 ——戴叔伦《关山月》
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潘集某中学开展了中学生课内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活动,从以下的问卷调查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A.你积累古诗词的原因是什么?答:为了应付考试。 |
B.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答:会背但不知道它的意思。 |
C.你是否经常摘抄主动积累古诗词名句?答:在老师提醒下积累。 |
D.在解答古诗词赏析过程中你遇到怎样的困难?答:理解题意。 |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 (共1题)
7.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开心、或兴奋、或烦恼、或难忘。那一天的场景也时常在你脑海里浮现,挥之不去。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那一天,我真的很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那一天,我真的很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7.- (共1题)
8.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
(3)“精致的红灯笼”中“精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 和 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路,草莓像个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里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自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滕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浣净了,柔和的晚星就位了,明亮的月亮升空了 。
(1) 给加点字注音。 殷勤(________) 浣净(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
(3)“精致的红灯笼”中“精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 和 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