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六校联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702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4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赫然(hè)   校补(xiào)   衙门(yá) 气冲斗牛(dòu)
B.窥探(kuī)  嗥鸣(háo)    污秽(hùi)    潜心贯注(qián)
C.独裁(cái)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慷慨淋漓(kǎi)
D.谰语(lán)  一剂(jì) 深宵(xiāo)   锲而不舍(qiè)
2.
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极端  诞生  选骋  死而后己
B.谣言  戈璧  仰慕  群蚁排衙
C.震竦  决胜  胆识  妇儒皆知
D.睿智  叱咤  开阖  锋芒毕露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学习上的激烈竞争,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妄自菲薄。
B.《春》一文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C.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忧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
D.提到学校这几年的变化,张老师就夸夸其谈,充满了自豪之情。
4.
下列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这个时候,它浑身无力,精神不振。
②很快就把一冬天积存在肠胃里的食物残渣排泄出来。
③美洲的大黑熊冬眠醒来以后,懒洋洋地爬出了窝。
④于是,它就去寻找一些有轻泻作用的野浆果饱餐一顿。
⑤从此黑熊振作了精神,开始了新一年的生活。
A.①③②⑤④B.③④②①⑤C.③②①④⑤D.③①④②⑤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法国作家。
B.《黄河颂》的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一共有八个乐章。
C.萧红,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代表作品有《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
D.杨万里,字廷秀,因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杨诚斋”,唐代诗人。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睨之(____________)
(2)忿然(____________)
(3)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__)
(4)惟手熟尔(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尔安敢轻吾射!”写出陈康肃骄横之态。
B.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略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而对陈康肃恃技骄横则详细地描写,突出了各自的性格,也突出了文章中心。
C.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D.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展现出陈康肃的自大和卖油翁的自信。
【小题4】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老王(节选)
杨绛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⑮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小题1】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方面,生活方面是“_____”,品质方面是“_____”。
【小题2】说说第一段划线句子“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的表达效果。
【小题3】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我”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小题4】联系上文,体会选文15段的划线句子,说说“我”为什么说是“幸运的人”,又为什么会感到“愧怍”?
【小题5】如果遇到对老王这样的人,你该怎样去做?谈谈你的真实想法。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灯影下的人生
尤今
①生命里使用煤油灯的那段日子,充满了泪的挣扎。
②那时,我才五岁多。父亲失业,我们一家五口,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迁进了一间租来的小木屋里。木屋很简陋,无水又无电。白天阴阴,夜晚暗暗。地面潮湿,蚊虫很多
③由于整个区没有电力的供应,所以,夜晚一来,处处伸手不见五指。母亲在屋子里点了几盏煤油灯,飘忽不定的火舌,将幢幢的人影这里那里胡乱的贴在木屋的四壁上。屋里明明只有五个人,可是,壁上的黑影,却把一种无声的热闹带了进来。这个穷苦的家,有爱。爱是一把蘸了蜜糖的刷子,把孩子的心,髹得甜滋滋的。爸爸爱说笑,尽管在外面为了生活而碰得焦头烂额,但是,他把他的忧他的烦搓成一小团,密密地锁在心扉中,他给孩子的,是成箩盈筐轻松的笑语。小小的木屋,常常被笑声震得几乎崩塌下来。
④终于,父亲的生意有所好转。我们一家子在一座类似大杂院的大房子里租下了一个小房间。这时,最小的弟弟出世了,一家六口,挤在同一个房间里。房里装置了一盏日光灯,很亮、很耀目。父亲为我们买了大量的书籍,晚上用膳过后,一家人围坐桌边,桌上摊开着父亲买回来的书,灯光直直地照在书上鲜丽的图画与墨黑的字粒上,浑沌初开的孩子,欢欢喜喜地辨识书上的“之无”。灯火明亮的房间,飘散着缕缕若有若无的书香,孩子的心,好似靠岸的小舟,安稳踏实。
⑤我成家后不久,丈夫调职到沙地阿拉伯去;我呢,也带着两岁的稚子同往。我们住在一幢白色的屋子里,屋子高高地立在山脊上,前不巴村、后不连店。屋子里装的是伞形的罩灯。丈夫常常出差,一去,便是数日。我和孩子,困居于四面是墙的小木屋里,日子长得好似看不到尽头。这时,我最最害怕的是停电。
⑥电一停,我的屋子,还有整个山头,都跌进了无边无际的黑暗里。沙漠夜晚特有的风,在山头来来回回凄厉地吼叫,好似千头万头气势汹汹、扑人而噬的猛兽;我呢,蜷缩在屋子里,紧紧地搂着万事不懂、只懂害怕的稚龄孩子,眼泪一串一串地流。不是悲伤,不是痛苦。流泪,实在只因为自己忍受不了那一份好似被整个世界遗弃了的孤独。此刻的寂寞,不是蚕,它不是小口小口地啃你的心叶;它是一粒重甸甸的铅球,搁在你心房里,把你的心、你的整个人,沉沉地往下拖、拖、拖……
⑦若不停电,我偶尔夜里外出,总不肯关掉屋里的灯。让小小的屋子满满地盛着澄亮的灯光,外出归返时,从山脚仰头上望,山顶有一球灿然的亮光,朦朦胧胧间,以为天上的月亮不小心掉落到沙漠这寂寂的山头上了……
⑧三年过后,我们终于在新加坡买下了一幢屋子,正正式式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去买各种各样的灯饰,亲手把这个家布置起来。厅里,用了水晶吊灯,亮得非常的豪华;饭厅,挂了长长的半垂至桌面的球型罩灯,那一圈柔和的光,轻盈地落在桌子上方一碗碗亮洁的白米饭上,看在眼中,无比温馨;书房里,装了隐蔽式的灯,电掣一开,所有的亮光都集中在桌上的稿纸与书本上,我心无旁骛地任思潮在书本上奔驰、任灵感在稿纸上放肆。
⑨有时,闲来无事,欣赏屋里的灯饰,回首前尘,蓦然惊觉:由用煤油灯的童稚期至满屋灯饰的中年期,我的人生路程,已走了一半。韶华易逝,时光如河,我不能白白地在世间走这一趟,所以,在华发初生的今日,在荧荧的灯火下,我读得更勤、也写得更勤了!  
——选自《尤今散文选》(有删改)
【注】髹:xiū,用漆涂在器物上。
【小题1】作者以灯影为线索,回顾半生某些经历。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小题2】结合全文,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事件内容
(1)
煤油灯
一家人在灯下说笑
大杂院里的小房间里
(2)
一家人围坐桌边,孩子们在灯火明亮的房间读书
(3)
伞形罩灯
“我”外出归返时从山脚仰望山顶家里灿然的灯光
新加坡买来的屋子里
各种灯饰
(4)
 
【小题3】本文语言亲切细腻。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结合上下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指出第②段划线句的作用。
白天阴阴,夜晚暗暗。地面潮湿,蚊虫很多。
⑵从修辞的角度,请你说说第⑧段中的划线句子好在哪里。
沙漠夜晚特有的风,在山头来来回回凄厉地吼叫,好似千头万头气势汹汹、扑人而噬的猛兽。
【小题4】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⑧段划线句子,“我”为什么要去买各式各样的灯?
【小题5】从童稚到中年,总有一盏灯亮在作者的生命中,带给她爱与感动。在你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有类似的物、事、人,照亮了你的心房,滋养着你的生命。请你用优美的文字简述一个爱的片段和你的内心感受吧。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综合性学习。
中国梦,一个美好而充满希望的词汇。民族因中国梦而兴盛,国家因中国梦而富强,人生因中国梦而精彩。中国梦,是洋溢在孩童脸上的满足微笑,是澎湃在青年心中的雄心壮志,是播撒在老人身上的和煦阳光。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梦之队”成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和书写者。青葱四月,我班以“走进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启了同学们的一段筑梦之旅。
(1)“中国梦”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诗人郑思肖的诗中。他在元兵压境、危亡在即的时候,写下了《德祐二年岁旦》(二首)。第一首颔联“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抒写了国治民安的政治愿望。《下泉诗》是《诗经·曹风》的篇名,主要表现人们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你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小组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不同年龄段1500人的梦想,下面是问卷内容及调查结果的统计表,请认真分析并写出两点探索结论。
最美梦想统计表
年龄(岁)
更好的教育(人)
更稳定的职业(人)
更满意的收入(人)
更可靠的社会
保障(人)
20—30
300
80
80
40
31—49
50
150
200
100
50—65
15
40
45
400
 
结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将举行“中国梦,我的梦”的主题活动,你作为主诗人,请为自己拟定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共1题)

10.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然后围绕材料,题目自拟,角度自选,完成600字左右的作文。

女孩望着天说:“奶奶,我们回家吧,你看地里哪有麦穗啊?”

“孩子,你先回吧。”老人头也不抬一下,手似尾鱼不停地在麦茬间游来游去。

中午,女孩去唤奶奶吃饭时,却意外地发现奶奶不光拾了满满的一篮子麦穗,就连那蛇皮袋子也是满的。

女孩红着脸问:“奶奶,你是怎么拾的啊?”

老人擦了一把汗说:“不要看天,只要把头低下就行了。”

女孩不说话了,因为她看见不远处就有许多麦穗呢!    

(2)成长是青春无畏的呐喊,也是面对并承担一切的缄默;成长是一路欢歌的畅快淋漓,也是跌跌撞撞时难言的隐痛;成长是放手去爱,也是捧在心口不舍的眷恋;成长是无限喜悦的惊叹,也是意犹未尽的省略——时光如此厚爱于你,让你在每个路口都遇见成长。
请以“ 也是一种成长”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