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678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1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B.经过不断的试验,反复的推敲,关键难题一旦被攻克,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C.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郁积在诗人心中的“愁”抒发得淋漓尽致。
D.班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德高望重的小华担任班长。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当我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
B.学校实施愉快教育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的进步。
C.有坚定意志和刻苦精神,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D.学习语文,除了要扩大阅读量,课内外多练习写作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十分重要。

2.字词书写(共1题)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bǔ yù(______)下,发扬滋长!
(2)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wū huì(______)和耻辱!
(3)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fēng máng bì lù(______)。
(4)闻先生的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xīn bù zài yān(_____)。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4.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
【小题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 ②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   
③先自度其足(_______)   ④反归取之(_______)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徐以杓酌油沥之。
②何不试之以足?
【小题4】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阐明了的道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_______的人。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
(3)及鲁肃过寻阳______
(4)非复吴下阿蒙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小题3】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______”,但起初吕蒙以“______”为由加以推辞。(用原文词句回答)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极简略且剪裁精当,以精练的文笔突出人物的风采。
B.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鲁肃最后与吕蒙主动结交,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D.本文直接写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表现了孙权的善劝。
【小题5】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课(选段)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小题1】老师为什么穿戴礼服?郝叟等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用原文句子回答)
【小题2】选文的第二段加点的“这种方式”指什么?
【小题3】选文中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小题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写了“法兰西万岁!”表现他怎样的感情?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地打着字。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我心里好生纳闷,嘀咕道:门上不是有门铃吗?为什么还要这样乱敲门?
③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他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他是谁?想干什么?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闪现。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并做好随时关上门的准备,问道:“你找谁?”
④只见那人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抖抖颤颤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从里面抽出一支递过来,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意,嗫嚅道:“同志,我是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⑤“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那根香烟,一脸狐疑地问道。
⑥见我态度平和,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激动,脸涨得更红了,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他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孩子到您家看看吗?如果他看到城里人住上他爸爸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的。不知您能不能同意?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描述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一脸焦灼和企盼。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想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自己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或者在报刊上发表一篇小文章,不是也喜欢在儿子面前炫耀一番吗?那是一个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儿,我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
⑧这位民工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得连连称谢,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他忍不住说道:“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简直莫名其妙;还有的跟踪我,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进了民工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一片喜悦,洋溢着一种明媚。
⑨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一双眸子很亮。见到我,小男孩一副怯怯的样子,但看到我热情和蔼地抚摸他的头,才放松下来。他父亲在一旁堆着一脸的歉意,不停地说道:“乡下孩子,不懂事,请多包涵。”父子俩套上我递过去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上木地板,他们好像生怕将木地板踩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我看到,此时,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和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地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在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当时在砌这面墙的时候,这面墙上还留有一个洞口,和隔壁是相通的,为的是运送砖块、水泥、黄沙等施工材料,房屋建好后,这个洞口便被堵上了。现在,我要是不说,你可一点也看不出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⑩看得出,孩子的父亲在竭力向孩子描绘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一些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情,只见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似乎又挺直了许多。面对此情此景,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⑪看完了我的新居,两人亦步亦趋地退向门边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两只手,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我突然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⑫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⑬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和城里人一样生活。”
⑭听了孩子的这番话,这位民工父亲情不自禁地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将腰杆努力地挺了挺。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感到高大了许多: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坚强。
(选自《读者》2010年第七期)
【小题1】本文刻画民工父亲的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任写出其中两种)?请各举一例说明,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2】“我”对民工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筛选出关键词作简要概括。
【小题3】请从文中具体找出一组前后呼应的语句(须写明是第几段)。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整整的三年,凑足了一百块钱!
②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做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小题1】文段选自文学名著______,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
【小题2】这是祥子第几次买车?这辆车最后的结局怎样?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中“几乎要哭出来”表现了祥子怎样的复杂心情?
【小题4】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明了什么?

5.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时间在变,生活在变,环境在变,人们也在变。丑小鸭变了,方仲永变了,小弗朗士变了,吕蒙变了……或者变好或者变坏,你呢?你身边的人和事呢?

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

6.其他(共1题)

10.
仿照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再写一句,要求句式相同,语义连贯。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送来芬芳;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的彩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3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