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魏县第四中学2017-2018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672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4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加横线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慨(kǎi)    窠巢(kē)  憔悴(zùi) 拆散(chāi)
B.一霎时(shà)  脸颊(jiá) 匿笑(nì) 菡萏(dàn)
C.搓捻(niǎn) 讽刺(fěng)   难堪(kàn)   确凿(zuó)
D.优雅(yǎ) 酝酿(yùn)  黄晕(yùn) 应和(hé)
2.
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朗润  小心翼翼  各得其所  混为一谈
B.瘫痪  尴尬 烂慢 蛛丝马迹
C.点缀  搏学笃志  众目睽睽  人迹罕至
D.荫蔽  岐斜 祷告 恍然大悟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C.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七年级一班的语文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一个班级。
4.
选出下列语句运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排比)
B.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
C.可是,这能全怪我么?(设问)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小题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题文)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小题1】(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
(3)温而知新_____    (4)不逾矩______
【小题2】(小题2)下列“而”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学而时习之 博学而笃志
B.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C.温故而知新 切问而近思
D.曲肱而枕之 为人谋而不忠乎
【小题3】(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
【小题4】(小题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枯萎的蒲公英

叶 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

【小题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的什么特点?
【小题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小题3】请结合下列加点加粗词语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叶们努力地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小题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作文(共1题)

8.
生活中有些经历让你快乐,让你难忘;有些经历让你难过,让你悲伤;还有些经历让你惊讶,或者感动。
请以“我从来没有这么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500。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