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老师今天特别高兴。(“特别”是副词,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起修饰、限制作用,“特别”一词表示出老师高兴的程度深。) |
B.这两天比前几天热。(“比”是介词,介词跟名词或代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比”在句中表示比较。) |
C.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和”是起连接作用的连词,用来表示并列关系。) |
D.“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 两个织工齐声说。(“嗯”是叹词,表示感叹。) |
2.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
B.小明同学一学年来的语文成绩进步很快,让人刮目相待。 |
C.面对这扑朔迷离的春景,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
D.曹操是东汉末年一位众所周知的巾帼英雄。 |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二粒。 |
B.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 |
C.《老王》选自《杨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
D.这次“板桥杯”作文比赛,是让董晓宛去呢,还是让朱刚勇去? |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
B.《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
C.《创业史》是小说家柳青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告别老一辈单打独斗的狭隘思维,坚持互助互帮,为建设农村合作社事业而奋斗的故事。 |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宋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
2.诗歌鉴赏- (共1题)
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小题1】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小题1】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寓言故事《曾子杀彘》,完成小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①还,顾反为汝杀彘②。”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③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④!”遂烹彘也。
注:①汝:人称代词,你。②彘(zhì):古代意为“猪”。③ 特:只不过,只是。④非所以成教也:不能把(它)作为教育的方法。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特与婴儿戏耳
(2)顾反为汝杀彘
(3)曾子欲捕彘杀之
(4)遂烹彘也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其 子 随 之 而 泣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5】请简要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①还,顾反为汝杀彘②。”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③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④!”遂烹彘也。
注:①汝:人称代词,你。②彘(zhì):古代意为“猪”。③ 特:只不过,只是。④非所以成教也:不能把(它)作为教育的方法。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特与婴儿戏耳
(2)顾反为汝杀彘
(3)曾子欲捕彘杀之
(4)遂烹彘也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曾子欲捕彘杀之 | B.曾子之妻之市 |
C.今子欺之 | D.其子随之而泣 |
其 子 随 之 而 泣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5】请简要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递
⑴夜色凄冷,A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⑵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⑶B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⑷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⑸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⑹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⑺C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⑻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⑼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原文有改动)
【小题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①→非常感动→②→心急如焚→十分感激
【小题2】文章ABC三处都写到了“风”,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第(6)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小题4】分析结尾划线句“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在选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小题5】本文第5段划线句与链接材料都有精彩的描述。请你说出它们写法上的相同点和表达作用上的不同点。
(选文)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
(链接材料)“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最后一课》
传递
⑴夜色凄冷,A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⑵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⑶B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⑷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⑸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⑹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⑺C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⑻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⑼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原文有改动)
【小题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①→非常感动→②→心急如焚→十分感激
【小题2】文章ABC三处都写到了“风”,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第(6)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小题4】分析结尾划线句“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在选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小题5】本文第5段划线句与链接材料都有精彩的描述。请你说出它们写法上的相同点和表达作用上的不同点。
(选文)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
(链接材料)“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最后一课》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8.
综合性学习。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
(1)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2)七(1)班举行爱国人物故事会,请你选择你熟悉的一个英雄人物,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爱国事迹。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
(1)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2)七(1)班举行爱国人物故事会,请你选择你熟悉的一个英雄人物,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爱国事迹。
6.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