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643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1

1.选择题(共10题)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
A.殷(yīn)红 尴尬(gà) 烦燥 大庭广众
B.倔(jué)强    酝酿(niàng)   狂澜 锋芒必露
C.震悚(sǒng)   琢(zuó)磨 矜持 九曲连环
D.荒僻(bì) 亘(gèng)古    深霄 群蚁排衙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是我们交友的典范。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
C.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照样我行我素
D.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
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来自人类本身,二来自大自然。
D.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4.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
B.不是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
C.但是,如果只凭冲劲,天不怕地不怕,就随便往羊皮筏上一蹲,那也会出大乱子。
D.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的更加轻快,更加安详。
5.

有乙烷和乙炔的混和气体200ml,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H2100ml(相同条件),则原混和气体中乙烷和乙炔的体积之比为(  )

6.
下列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当陌生人请你指路时,你说:“不知道,你自己找”
B.在公交车上,别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你说:“你瞎眼了吗?”
C.原来崭新的书,朋友用时弄破了。他连声说:“对不起”你说:“没关系”。
D.你到别人家去,你说:“我要光临你家”
7.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____________________。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它仅仅是个梦吗?
A.受污染的的所有河流重新碧波荡漾B.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碧波荡漾
C.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碧波荡漾D.所有碧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
8.

下面是技术人员繁育植物时常用的几种方法,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9.
下列诗句中与抒发爱国之情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10.
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
C.《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的都德,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小东西》。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歌颂巾帼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善战。

2.诗歌鉴赏(共1题)

11.
诗歌赏析。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2)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12.
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但当涉猎    涉猎     ②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③见往事耳    往事     ④及鲁肃过寻阳 及: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小题3】出自《孙权劝学》一文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解释它们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孙权劝学》中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的?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13.
阅读《说与做》(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小题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小题2】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小题3】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小题4】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5.名著阅读(共1题)

14.
名著阅读。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的小说《 》。
(2)A段写祥子意气风发,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

6.语言表达(共1题)

15.
语言表达
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 _____________,让人 _______。

7.作文(共1题)

16.
题目:有这样一种____________。
要求:(1)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横线上可填“声音”“鼓励”“信念”“感动”“关爱”等等,然后作文。(2)要求:不限文体,字数在600字左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