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张这个人就爱故弄玄虚,和别人谈话时,总是一说到节骨眼儿上就不往下说了。 |
B.国庆假期将至,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
C.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息息相通,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在为梦想而努力着。 |
D.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
B.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
C.在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
D.为了防止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
4.关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③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彻底地坚持了唯物主义
④18世纪哲学家狄德罗关于自然界由异质元素构成的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句子默写- (共1题)
5.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 ,乌蒙磅礴走泥丸。
(2)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 , ,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陆定一《老山界》)
(6)诗人常常移情于物,将客观事物人格化,以抒发自己的强烈而隽永的感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化月为人,以寄托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杜甫的《春望》中的“ , ”,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了无限伤感之情。
(1) ,乌蒙磅礴走泥丸。
(2)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 , ,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陆定一《老山界》)
(6)诗人常常移情于物,将客观事物人格化,以抒发自己的强烈而隽永的感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化月为人,以寄托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杜甫的《春望》中的“ , ”,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了无限伤感之情。
3.作文- (共1题)
6.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经典神交,思想会丰满深邃;驻足于感人的场景,与美好相拥,性情会豁达阳光……亲友团聚,欢快温馨;书画相伴,闲适舒展;运动竞技,热烈奔放……一帧帧撩拨心弦的画面,让我们沉醉、流连……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 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 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4.- (共1题)
7.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选自《晏子春秋》)
(乙)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选自《史记·列传·管晏列传》)
注释:(1)缧绁:拘系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2)涂:同“途”。(3)骖:古代一车三马或四马,左右两旁的马叫骖。(4)戄然:惊惧的样子(5)诎:通“屈”,委屈。信:通“伸”,伸展,伸张。(6)寤:同悟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吏二缚一人诣王()(2)圣人非所与熙也()
(3)摄衣冠谢曰() (3)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 )
【小题2】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入闺久之
B.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婴虽不仁,免子于厄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所以然者何颓然碧窈【小题3】(小题3)翻译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译文
【小题4】从以上两则故事中,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选自《晏子春秋》)
(乙)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选自《史记·列传·管晏列传》)
注释:(1)缧绁:拘系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2)涂:同“途”。(3)骖:古代一车三马或四马,左右两旁的马叫骖。(4)戄然:惊惧的样子(5)诎:通“屈”,委屈。信:通“伸”,伸展,伸张。(6)寤:同悟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吏二缚一人诣王()(2)圣人非所与熙也()
(3)摄衣冠谢曰() (3)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 )
【小题2】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入闺久之
B.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婴虽不仁,免子于厄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所以然者何颓然碧窈【小题3】(小题3)翻译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译文
【小题4】从以上两则故事中,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